"简直赚翻了!"11月10日,河北邢台,一男子在野坑钓鱼时,钓到一条71斤重的花鲢!由于鱼挣扎得太激烈,男子控制不了,就找来一根木棍,连敲数下将大鱼砸晕后扛了回家,十多个人吃了2天才吃完!网友:不放生吗?
钓友贾先生和朋友们与这条大鱼周旋一个多小时,最后用木棍将其砸晕拖回,十多个人吃了两天才吃完这条"巨无霸"。
野外钓鱼确实偶尔会碰到超大体型的"鱼王",尤其是在那些自然形成、长期无人管理的野坑。
花鲢学名鳙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生长速度较快,但自然水域中出现70斤以上的个体确实非常少见。
钓到大鱼后该不该放生,一直是钓鱼圈里争论不休的话题,一部分人认为,这么大的鱼长成不易,具有生态指示意义,放生更能体现钓鱼人的境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合理利用渔获、与亲友分享,也是钓鱼乐趣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对休闲钓鱼的渔获处理没有统一规定,主要依靠钓友自觉,从生态角度看,超大型鱼类通常是水域中的"长老",对本地鱼群结构和生态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钓到的是珍稀保护物种,法律明确规定必须放生,不过花鲢属于常见经济鱼种,且这条鱼来自普通野坑,钓友选择带走并不违规。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放生大鱼?除了食用价值,这也和钓鱼文化密切相关,不少钓友将"钓大物"视为技术的证明,带回家拍照分享成为成就感的延续,特别是在多人协作才成功钓起的情况下,放生似乎让整个过程的努力失去了"结果"。
在享受野钓乐趣的同时,应当树立"钓大放小"、保护产卵亲鱼的意识,这样才能让钓鱼活动持续健康发展,中国钓鱼运动协会多年来也一直倡导负责任钓鱼的理念,鼓励钓友在适当情况下放流。
关于邢台钓友收获71斤花鲢这件事,网友们的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咱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是怎么聊的。
"好家伙,71斤!这哪是钓鱼啊,这是把水里的'年货'给提前置办回来了!十几个人吃两天,这鱼得多大啊,想想就过瘾。"
"这么大的花鲢,长了得有十几年了吧?说实话,有点可惜了,拍个照、录个视频纪念一下,然后放生是不是更好?毕竟能长这么大不容易。"
"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要是费了老鼻子劲,跟这鱼搏斗一个多小时,你舍得放?野坑里的鱼,又不是保护动物,依法带走没问题,自己辛苦得来的成果,跟亲朋好友分享一下,没毛病!"
"关键是看在哪钓的,要是公共自然水域,这么大的鱼确实该提倡放流,但如果是在私人承包或者允许捕捞的水域,那就另当别论了,规矩得先搞清楚。"
"我更好奇的是,现在野坑里真能有这么大的鱼?感觉像是以前养殖塘废弃后留下的,真正的纯野生环境里,这么大的鱼实在太罕见了。"
"支持带走,但反对浪费,听说十多个人吃了两天,物尽其用就挺好,要是钓上来只是为了炫耀,然后处理不好造成浪费,那才真的说不过去。"
如果你有幸钓到这样一条罕见的"鱼王",你的第一选择会是什么?是毫不犹豫地放归自然,还是带回家与亲友共享?或者你有什么特别的处理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