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问秋好,顺至冬安",时间来到11月7日,农历十月初七,今天我们迎来了冬季的第一天,称之为"立冬"。立冬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九个节气,也是秋季和冬季重要的转折点,进入立冬,随着太阳日照缩短,气温会逐渐下降,迎来降雪天气,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
什么是"立冬"?立冬是太阳到达黄经225度的时间点。太阳黄经是确定太阳坐标的一个说法,地球围着太阳公转,公转的轨道被称为"黄道",从平面来看黄道正好是一个圆形,一圈为360度,从春分0度开始,每15度对应一个节气,到了225度就是立冬交节的时间,这个时间通常会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
立冬与立春、立夏以及立秋同称"四立",都代表着季节的转换与开始。古书立冬也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像古代的天子就会在立冬时节,带领身边的众臣前往郊外举行"迎冬仪式",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在民间,立冬同样也有着丰富的习俗迎接冬天,北方地区通常会"吃饺子",饺子的形状似耳朵,由于耳朵是人体暴露在外的部位之一,冬季容易受寒受冻,因此人们通过吃饺子这种形状似耳朵的食物,来祈求耳朵在冬天不受冻;在南方,人们则更倾向于吃一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羊肉、牛肉,以抵御冬日的严寒。
立冬节气共十五天,古人把这十五天平均分为了三个"侯期",方便更好观察节气的时间变化。立冬一候"水始冰",水面初凝,薄冰初生,这是大自然对寒冷最直接的回应。水在冬季的寒冷下,渐渐褪去了往日的温婉,变得坚硬而冷峻;立冬二候"地始冻",气温骤降,土地开始冻结,万物似乎都在这一刻沉寂下来,静待春日的复苏。这不仅是自然界的休眠,更是生命力的蓄势待发;立冬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古人观察到野鸡一类的大鸟在立冬后逐渐稀少,而海边却出现了许多外壳与野鸡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于是,古人认为这些野鸡变成了大蛤,这一侯期多了几分趣味。
今年的立冬不一般,属于"早立冬",这里说的早并非是说日子早,老话说"立冬,十月节",今年立冬交节的时间为十月初七,这正处于十月,这是一个不早不晚的日子。这里说的"早立冬"指的是今年立冬交节的时间比较早,在古人看来,立冬在12点之前交节都为"早立冬";下午18点过后交节都为"晚立冬"。今年立冬交节时间为11月7日(十月初七)上午06点19分左右,很明显是"早立冬"。
老话说:"早立冬邋遢年,晚立冬一冬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冬交节的时间比较早,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过年前后的雨雪较多,这会导致路面湿滑泥泞,因此称"邋遢年";如果立冬交节的时间比较晚,那么这预示着冬天的晴天比较多,这也说明冬天会比较暖和。
在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古人就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总结出了很多观察天气的经验,就以这些经验来推测之后的天气走势,避免更好的进行农耕生产。在农村有一句老话说:"最怕立冬是晴天",今日立冬,晴天有啥预兆?到底怕啥?我们看看农谚咋说。
一、立冬北风雨,三九雪封门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冬这天刮起了北风并且下起了雨,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意味着到了"三九"期间会下起大雪,"雪封门"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为了形容雪势较大。
老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为炎热的一段时间,而三九天则为冬季"数九寒天"中最寒冷的日子,本身就寒冷的时间段如果又下起大雪,那么这样的天气往往会"寒上加寒",不过这也正是"冷冬"的气候特点。
二、立冬湿了鞋,冬季降雪多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冬交节这天下起了雨,雨水则会打湿鞋子,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到了冬季会迎来较多的降雪天气。
降雪较多虽然会带来寒冷的天气,但对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好处的。老话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当积雪覆盖在麦田之上,就形成了一层天然的保温层,这有效地阻止了土壤热量的散失,为越冬作物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使其能够在严寒中安然过冬,为来年的丰收积蓄力量。
其次,当来年春天雪水融化,不仅能够补充土壤水分,缓解初春时期的干旱,实属一举多得,因此,"瑞雪兆丰年"这句话并非是古人的无稽之谈。
三、立冬日头大,棉袄要掉价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冬这天的太阳比较大,晴空万里,即日头大,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冬天会比较暖和,买棉袄的人也会减少,自然就会掉价。
如果冬季暖和,对于人们而言,就不用整日穿着厚厚的冬装出门,但对农作物影响却很大。在《农桑辑要》记载:"冬月温暖,则麦秀不实",在司机的跌宕中,冬季的寒冷是农作物休眠、蓄势的必要条件。而暖冬的出现,打破了这种自然的平衡,使得越冬作物无法进入正常的休眠状态,以此消耗过多的养分,来年生长势头就会减弱,特别当来年春天出现倒春寒天气时,农作物很容易遭受冻害。
其次,暖冬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温暖的冬天使得一些原本应在寒冷中消亡的害虫和病菌得以存活,甚至提前繁殖,来年春天就会侵蚀幼苗的健康,粮食很可能因此减产。
四、立冬一日晴,旱到立春后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冬交节这天是晴天,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冬季天气会比较干旱,说明雨雪天气较少,这会一直持续到立春节气前后。
往往雨雪减少就会带来冬季的干旱,这对越冬作物是一个考验,越冬作物在冬季本需适量的雨雪来补充水分,保持土壤湿润,为来年的生长积蓄养分。如果土壤缺水就会导致越冬作物的根系发育不良,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使得其在春季难以按时返绿生长。
其次,干旱的冬季对于人们来说同样有些影响,冬季本身会比较干燥,如果雨雪减少,人们就会出现"寒燥"的症状,如口干舌燥、皮肤干裂、面部起皮等不适,在这样的天气中,建议大家多喝温开水。
五、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冬这一天是晴天,那么整个冬天都会比较寒冷;如果立冬这一天是阴天,那么整个冬天都会比较温暖。
这句农谚虽然反映了立冬这一天的天气对整个冬季气温的影响,但其实这种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只是古人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
总结而言,老话说"最怕立冬是晴天",这是因为根据古人的经验来看,如果立冬交节是晴天,那么这预示着冬季雨雪减少,会带来温暖和干燥的天气,这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都会造成一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