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钉子户"而言,或许需要重新审视坚持的意义。唐尚珺在被华南师大录取后坦言,复读16年是"很煎熬的过程",如今他计划大三考取教师资格证,希望通过考研实现职业转型。
而梁实也在第29次高考后表示,若未达本科线可能考虑"曲线圆梦",通过成人教育或职业培训提升自我。这些选择印证了教育专家的观点:当高考从"唯一出路"回归为"人生选项",执着与变通的平衡,才是真正的成长智慧。
站在2025年的教育路口,高校"拒收令"既是对"高三永动机"现象的理性刹车,也是国家战略人才选拔的精准落子。
教育公平不是简单的机会均等,而是要在资源有限性与个体差异性之间找到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