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将宣布全国紧急状态,对华盛顿特区进行全面联邦管制。这一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特区政府与联邦政府在移民执法上的冲突:华盛顿特区市长鲍泽表示当地警察将不再与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合作,拒绝向联邦提供非法移民的信息。特朗普对此强烈不满,认为特区停止配合将导致犯罪反弹,因而公开威胁称如果警方不合作,他将通过宣布全国紧急状态接管特区执法权。
威胁背后有着更大的背景:特朗普8月以打击华盛顿特区犯罪为由,不经地方同意部署了约2000名国民警卫队士兵。他还曾直接将特区警察部门置于联邦控制之下,并派遣联邦执法人员上街巡逻。9月初,数千名抗议者走上华盛顿街头,反对特朗普在首都动用国民警卫队"重建法律与秩序"。
矛盾焦点在于是否人道执法
特朗普再次执政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与若干民主党主导的州政府围绕移民和海关执法政策爆发了持续冲突。特朗普政府大规模强化了移民执法,被视为在全国推动"史上最大规模驱逐计划"。他上任伊始就签署多项行政令,要求加大逮捕无证移民的力度,并大幅增加ICE的预算和执法权限。
这一强硬政策与一些州的"庇护州"/"庇护城市"(指民主党主政且对非法移民管控宽松)政策直接冲突。加利福尼亚、纽约、伊利诺伊等州早有法律或行政条例限制地方官员在没有法院令状情况下与联邦移民机构合作。特朗普政府对此持强烈对立态度。从年初开始,联邦司法部和国土安全部频频施压"庇护州"。这些州通常拒绝在未经法院批准的情况下协助ICE抓人或延长拘留,也不会主动报告移民身份。
联邦与州的矛盾焦点在于是否应该采取人道执法:特朗普坚持全面严格执行移民法,即使动用非常措施也要驱逐无证移民;而一些州认为如此执法过于粗暴,无益于公共安全且侵犯人权。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联邦法院在上述冲突中扮演了关键仲裁角色。总体来看,法院倾向于维护地方政府的自主权,阻止联邦采取过于严厉的惩罚措施。联邦与州围绕移民执法的博弈相当大程度上已转移到法庭,在司法天平的衡量下,特朗普一些最具争议的举措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