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红军城的局势愈发危急,乌克兰多次向俄罗斯能源设施发起纵深打击,尝试用经济打击来扭转战局,就比如俄罗斯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图阿普谢石油枢纽,就不断被无人机突袭,11月2日,一架无人机更是直接残骸砸到了停泊油轮上,甲板瞬间燃起了大火苗,好在船员迅速撤离,才未造成更大的惨剧。

但问题在于,乌克兰的打法有效吗? 从宏观角度来看是有效的,在乌军对俄方能源设施的的轮番打击下,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设施受损率已经到了17%。可这些手段只能让俄罗斯的钱袋子变瘪,却无法改变乌军在红军城的整体劣势。
泽连斯基似乎从来就没想过,欧洲三年多的经济施压都没有收获成效,只依靠乌克兰有限的无人机战斗实力,想要撼动俄军前线的攻势,更是难上加难。
真正左右战局走向的战场,还是处于顿巴斯战略要地的红军城,近期,俄军采用库尔斯克战役的战术经验,再次派遣士兵顺着废弃矿井进行渗透作战,通过南北两翼完成了对红军城的合围。
而处于被围困状态的乌军精锐部队,已经陷入了弹药不足、粮食匮乏、后勤瘫痪的现实,可更让城内乌军绝望的,还是乌军指挥层的战术失误。

10月31日,乌军派遣美制"黑鹰"直升机,借着夜色的掩护,低空潜入红军城西北部,企图开展闪电救援行动,可让乌军没想到的是,自家直升机一起飞被俄军红外无人机盯上,当乌方特种部队打算集合后撤离时,数十架FPV无人机蜂拥而至。直接上演了一场俄乌版本的"黑鹰坠落"。
随着红军城的战事形势愈发严峻,乌克兰开始频繁进行信息封锁,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甚至对外一口咬定'红军城没被包围,而且禁止所有记者去前线核查,同时也拒绝了俄军"临时停火让记者前往现场"的提议。
但俄罗斯可管不了那么多,乌军拒绝后,俄军反手就发布大量的战俘供词及战场视频,一点点拆穿基辅营造的"战局可控"虚假状态,可以说,俄军不仅要在战场上拿下优势,还要在乌克兰后方释放大量的不稳定信号。

除此之外,面对已有的战场优势,克宫还快速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直接界定了冲突解决的新格调,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签署决议,将乌克兰总理斯维里登科、马尔琴科等十位高级官员纳入制裁名单。
这看上去是经济维度的反制操作,实际上暗藏强烈政治信号,那就是俄罗斯公开质疑泽连斯基政府"超期任职"的合法性。
同时,克宫这边也向美国传达了和谈信号,同时对美俄会晤取消的虚假传言予以澄清,传达出俄方已做好谈判的预备,而且,俄罗斯这次也明确定调,称解决乌克兰问题得进行周全的工作,而不是"公关式的碰头",美俄会晤只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后才会举办。

这是在提醒美国,美国要拿出充分的诚意,给出让俄方满意的方案,不然普京不会只为了见面去见面,可见,俄罗斯正把红军城军事胜利当成谈判筹码,逼着美国坐到谈判桌旁。
而此次战局的转变同样把难题抛给了美国,现如今,五角大楼已同意向乌克兰出售'战斧'导弹",然而导弹交付最后需特朗普签字批准,可懂王自己也坐蜡,要是答应批准援助,就算能给俄罗斯增添更多防空压力,但会激化俄美两国的矛盾,甚至会诱发核层面的风险。

要是自己不批准援助,美国就等同于抛弃了乌克兰,这势必将影响美国在欧洲的战略布局。
更关键的一点是,乌克兰翻盘的可能性正在日渐缩小,美国再继续加码援助,纯粹是徒劳地消耗,可要是美国促使乌克兰割让部分土地以换取和平,自己又得面对西方舆论的压力。
而欧洲的态度反倒更为含蓄,毕竟,俄乌冲突的长期化,已经引发了欧洲的经济疲软,让欧洲主要国家之间产生了大量分歧,以往的"统一战线"慢慢松动。

但不论如何,美国的决策直接关系到冲突的走向,是接着拱火、添乱、递刀,还是推动谈判去减少亏损呢?
或许红军城的战事结果,才是关键风向标,若俄军能成功稳固阵地,战争与谈判的主动权将进一步向俄方这边偏移。
这场夹杂着炮火与较量的冲突,终归是要走向谈判桌,但在那个阶段之前,红军城的每一块地面依旧见证着激烈的较量,而历史的衡量杆,已在弥漫硝烟中慢慢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