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架俄罗斯图-95轰炸机在苏-35战机的护航下突入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美军紧急派出多架F-22升空拦截,双方在万米高空展开近距离对峙,局势一度紧张到飞行员可以肉眼互看的程度。
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老一套的你飞我拦吗?可惜这次真不一样。
俄罗斯是带着完整的实战编队来的,目标明确,意图明显。而美军虽然反应迅速,但战略上的被动已经暴露得一清二楚。
俄罗斯正在用行动告诉美国,他们不只是敢飞,更敢打。
俄罗斯这次飞得不只远,还非常有章法
过去几十年里,俄罗斯军机频繁进入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已不是什么罕见事情。
图-95轰炸机作为俄军标志性的远程战略平台,经常被看作是老旧但管用的代表。然而,这次不同的是,它不是单独飞,而是带了护航编队,而且是两架苏-35这样的高性能战斗机。
这就已经不是巡航了,这是明确的模拟突防,图-95负责扮演导弹发射平台,苏-35负责护航和驱离美军拦截战机,这种编队方式,在实战中正是核打击任务的标准流程。
这次的飞行路线更是贴近美国防空识别区核心区域,几乎是掠着边飞。而苏-35在空中对峙中展现出的机动动作,也可以看出,这是训练有素、预案明确的行动。
美军派出F-22反应算是快,但这不是主动防御,而是被动回应。
F-22的出现更多是在向俄罗斯喊话:你们别太放肆。但俄罗斯已经不在乎这一套了。甚至可以说,他们现在是在带节奏。
过去只在演习中出现的战术,如今变成了现实空中行动的一部分,说明俄方不再满足于展示,而是要日常化。
F-22是美国空军的王牌没错,它的隐身性能和空战能力在当前战机体系中依然领先。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这款战机早已不是那个新锐了。
F-22在2005年服役,至今已有20年历史。尽管技术上仍具压制力,但数量少、维修难、零件昂贵,这些问题让美军在部署和调动时越来越谨慎。
更别说,连美国空军自己都承认,这款战机的后勤保障已经不再经济适用。
这次阿拉斯加的紧急升空,美军动用了多架F-22和一架E-3预警机,看起来阵仗不小。但这说明的不是控制局势,而是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压住阵脚。
F-35虽然产量多,但它的设计初衷是多用途战机,侧重电子战和对地打击,在空中优势对抗中其实并不占优。
换句话说,美国空军目前面临的局面是:靠F-22硬撑空优,但F-22撑不住了,F-35又接不住。
而俄罗斯方面,虽然苏-35并非第五代机,但在空战机动性和挂载能力上并不逊色,尤其在高空对峙中并不吃亏。
一旦配合电子战和远程导弹,俄军的空中战力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么落后。
所以这次对峙,美军看似依然拥有空中主导权,但这种主导已经非常脆弱,需要靠超负荷运转才能维持。
阿拉斯加不是偶然冲突,而是美俄全球对抗
很多人可能觉得阿拉斯加是个偏远地方,常年冰雪覆盖,搞点军演也无伤大雅。但在美俄之间,这片空域从来不是角落,而是战力接触最直接的前沿。
从地理上讲,阿拉斯加离俄罗斯远东地区直线距离不过几百公里。图-95从楚科奇半岛起飞,不用穿越太多空域就能抵达阿拉斯加识别区。
而这里,又是美军预警系统和导弹防御体系的关键节点。
冷战时期,这里就是双方战略侦察机和拦截机打照面的高发地带。只不过,那时候有规矩,大家都懂得收着来。
但现在的局势,早已经没有那么多默认规则。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与北约的摩擦愈发频繁。从东欧地面战场蔓延到北极航线,再到太平洋方向,俄罗斯试图通过空中存在来扩大其战略缓冲。而阿拉斯加,正好是美军本土与俄军第一接触圈的交汇点。
过去,俄军飞一次,美军拦一次,大家都知道过程和结局。
但现在,俄军飞的是突防模拟,美军拦的是实战级编队,这就不是走过场了。
美军要应对这种高频次、高复杂度的空中活动,就必须投入更多资源。而当前美军在全球多线作战--亚太、东欧、中东都要派兵派舰,阿拉斯加的防空力量其实早就捉襟见肘。
这才是事情的关键:阿拉斯加不是被动升级,而是正在被主动推入战略前沿。
尤其是在当前俄乌冲突仍处胶着、北约东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每一场看似"偶发"的军事摩擦,背后其实都藏着系统性的动机。
不仅如此,特朗普在任期内曾派出核潜艇靠近俄罗斯边界进行威慑演练,这种方式从未真正停止。而俄罗斯方面,也在北冰洋和太平洋方向加强了核潜艇部署和远程导弹发射训练。
这说明什么?说明双方便在用各种方式贴身试探,不是为了真正爆发战争,而是为了不断刷新对方的反应极限。
这次图-95和苏-35的组合飞行,就是这种"战略踩点"的典型方式。它既展示了俄军的突防能力,也在强迫美军不断调整应对节奏。而美军每动用一次F-22,就要消耗一次稀缺飞行时间和维护资源,长期下来势必形成消耗战。
这就意味着,美国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当对手不再按冷战规则出牌,而是用实战化方式打,美军该如何接招?
而从这次阿拉斯加的对峙来看,俄罗斯正在用不对称方式持续制造战略压力,而美军则被迫进入一种反应型节奏。
说白了,这场对峙不是比谁战机更先进,而是谁更敢飞、谁更敢练,谁更能打持久战。
从这个角度看,美军的"被动"并不是被图-95打出来的,而是被自己逐步稀释的战略空中资源推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