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刚部署导弹 中国无人机就飞到头顶

2025-11-28 13:30  头条

与那国岛上新布置的导弹,刚一落位就被空中的无人机盯上了,动静难藏。无人机拍下了基地周边的影像,监视没断,附近居民和抗议者的集会也都在记录里。

事情发生在11月23日这天。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在与那国岛的陆上自卫队基地里对外宣布,要按计划在岛上部署中程地对空导弹。这个岛离台湾只有大约110公里,离钓鱼岛也不远,位置本身就敏感。当天同一时段,美军在冲绳嘉手纳基地完成了MQ-9"死神"无人机在缩短滑行道上起降的试验,试验被称为"Project Lima BEAN"。这两件事叠加在一起,外界立刻把目光投向了这片海域。

从表面看,日本方面强调这是为了自我防卫。小泉在视察时说,这类部署是提高防御能力的必要举措。不过各方观察者并不只看表面。日本早在今年就把更多军事装备和训练投进去。比如,今年6月,陆上自卫队在北海道静内的对空射击场进行了"88式地对舰导弹"的远射试验,这是他们首次在本土测试射程超过100公里的远程导弹。外界注意到,日本搭建了新的远程导弹靶场,名义上是测试老型号,但实际上更像是在为更远射程、更强性能的导弹做准备。媒体和专家提出,这背后可能有拓展远程打击能力的打算。

还有一个细节不能忽略:美国的军事存在在这片地区早已加深。美军在与那国岛上部署了新型多任务雷达系统,海军陆战队的第12濒海战斗团也长期驻守周边。美日联合的动作并非临时起意,这些年来一直在推进。MQ-9的那次短滑道起降试验也并非单纯技术展示。319th Expeditionary Reconnaissance Squadron的指挥官韦斯利·富尔福德在相关报道中提到,他们在尝试一套新程序,让无人机能在非常规跑道或临时设施上起降,这意味着无人机能在更接近前线、更临时化的环境里活动。

无人机侦察能力的进步,是这次事件里最直接的变量。过去,伪装和隐蔽还能靠人海战术和复杂伪装阵地骗过卫星或有人侦察机,但现在小型无人机、低飞侦察机、穿越机这些平台让隐蔽变得难多了。东部战区某导弹旅最近开展了一次伪装防护演练,演练时一架小型无人机从高空悬停,又从极低空掠过,像在做全方位扫描。部队花了半天改了两遍伪装阵地,但无人机还是发现了破绽。训练科科长苏承煌一句话很直接:被发现就等于被摧毁。对导弹部队来说,能不能藏好,决定着在冲突里能不能持续输出火力。

这种侦查与伪装的对抗,不止是单架无人机能做的事。现在有"蜂群"战术,几十架甚至上百架无人机同时行动。某陆军旅的野外驻训里,蓝方组了20多名飞手组成的"偷袭小组",先用侦察机确认目标,再用穿越机、攻击无人机从多个方向突袭。在演练中,红方启用了一套TDOA(到达时间差定位)无人机探测识别系统来应对。这个系统通过接收无人机发射信号的时间差来判断方位,不但能探测到常见品牌机型,连自制的穿越机也能识别。理想条件下它能覆盖大约5公里半径,识别种类号称有800多种。实际效果受环境影响,但在演练里确实把逼近的无人机轨迹画得清清楚楚。

回到与那国岛,当地居民对在家门口部署导弹并不买账。有居民在自卫队驻地门前抗议,担心岛上成为紧张点。与此同时,无人机在导弹基地上空盘旋,拍摄、侦查,记录了施工、布置、周边民众活动等细节。导弹刚部署好没几天,这些画面就流出来了,外界看到的是一个透明度远高于以往的军事动作场景。

日本在导弹发展上的野心还有别的表现。除了静内试射,他们在东经偏远的南鸟岛也新建了一个能支持超过100公里射程测试的训练用靶场。这让他们不必把所有敏感测试放在本土容易被外界观察的地方。日本同时在推进"12式反舰导弹"的增强型以及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官方常用"岛屿防御"这样的说法来描述用途,但武器的性能和外界的解读并不完全一致,速度快、拦截难度大的系统容易被认为具备进攻潜力。

技术层面还有一个微妙变化:侦察设备与防护手段的博弈在不断升级。过去靠伪装网和地形掩护能躲避一阵子,现在要对付的,是能随时改变角度、频繁近距侦察的无人机群。部队为了对付这些威胁,不断试验新的探测设备和战术。TDOA那套设备就是反制的一例,另外还有电子干扰、快速移动的伪装系统等互相较量。每次演练都会暴露新的漏洞,又促成新的对策,这种你追我赶的节奏看得很清楚。

而在外交和安全层面,部署导弹、建靶场、进行远程试射这些动作,都会被邻近国家和区域内的军事系统放大解读。跟与那国岛相对位置有关的地理事实很直观:在天气好、能见度高的时候,从岛上能看到台湾东部的山脉,这种地理接近性让任何武器部署的影响都更直接,也更容易引发关注。

在兵力配置上,美日的配合也让局势更复杂。美军在当地的雷达、无人机试验,与日本扩展的导弹能力,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互相支持又互相牵制的格局。技术上,无人机能在更短起降场地执行任务的能力,意味着前沿部署和灵活部署的可能性更大;战术上,蜂群战术和反无人机探测的对抗也让传统的防空系统不得不升级。

在与那国岛的现场,抗议的人群、忙碌的工人、以及头顶上来回盘旋的无人机,构成了当下的景象。导弹落位了,但并没有把周围的目光挡住。人们在记录,有的在担忧,有的在观察。军方在做部署,技术人员在测试设备,邻近国家在盯着动向。事情还在进行中,画面被一桩一桩地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