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就中美关税战舌战外媒:用反制告诉美方,霸道高关税是错的(3)

2025-04-18 09:12  环球时报

显然,船舶(停靠)费将对美国经济造成极大的扰乱。若计划得以实施,将绝非单一费用那么简单,相关后果极为严重。例如,集装箱船或将考虑改道加拿大或墨西哥港口以避开美国港口。尽管货物最终仍会抵达美国,但航线更长、成本更高。这将直接冲击美国码头工人及与之相关的整个物流产业链,导致美国经济活动萎缩,成本大幅上升。

挑战远不止于此。过去船舶通常会停靠美国西海岸的多个港口,征收船舶(停靠)费可能导致船只仅选择单一港口,放弃其他港口。这样引发一些港口严重拥堵,可能难以应对不断增长的业务,就像此前洛杉矶港外百余艘货轮滞留引发的供应链中断危机。

这项费用的更荒谬之处在于,由于适用所有船只,它将无差别地直接对美国出口产生负面影响。通常情况下,传统关税仅针对进口。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贸易壁垒终将招致反制措施--最终受损的往往是出口。船舶(停靠)费对出口的损害要大于对进口商品,因为运输高附加值商品的集装箱尚可消化相关费用,而散货船会遭受更沉重打击。它甚至适用于那些抵达美国墨西哥湾沿岸,仅仅是为装载运往中国或其他地方的美国谷物的巴拿马型货轮。无论是艾奥瓦州农民种植的谷物,还是西弗吉尼亚州矿工开采的煤炭。

潜在影响难以估量,这就是为什么我将征收船舶(停靠)费称为"贸易末日"。这会带来各种负面结果,造成巨大混乱--远超我们预期。审视当前形势,不难发现,该计划剥夺消费者选择权、推高通胀、引发持续连锁反应,令人不禁要问:我们究竟为何要这样做?

在华盛顿,这项政策提案被视为"美国重振造船业计划的一部分",但我认为,当今的美国造船业相比昔日几乎不复存在,这与中国无关。造船业从美国转移了--二战期间我们的确规模庞大,但战后英国成为最大造船国。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超过英国,然后韩国超过日本。现在,是中国领跑。这些国家都是依托比较优势发展造船业的。

造船业是个相对简单的过程,主要的投入是劳动力和钢铁。长期以来,美国并非具有竞争力的钢铁生产国。至于劳动力,美国的工资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因此,我们的造船业走向衰落也就不足为奇了。美国经济的大部分已转向服务业。这就是为什么当有人声称"我们造船数量不如中国的唯一原因是他们的不公平贸易行为"时,我会觉得很天真。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