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进一步看,这次育儿补贴还释放出三个重要信号:
不分一孩二孩三孩,一视同仁,正本清源。过去不少地方的生育补贴只奖励多孩,却忽略了一孩生育率的根基性意义--如果连一孩都不生,哪来的二三孩?这次政策的普惠逻辑,更符合现实。
不分城乡、区域、民族,在财政端实现了制度公平。这意味着一个北京户口的独生子女家庭和一个四川农村的多孩家庭,同样能享受这项国策带来的实际好处。
补贴直发到个人账户,而非通过中间层级拨转,既压缩了行政成本,也堵住了"层层克扣"的空间,提高了执行效率,最大程度保证了每一分钱到位、透明、可核查。
在当前社会的语境下,很多政策都陷于"看得见但够不着"的困境,而这次补贴,在执行机制设计上,显然吸取了教训,更接地气。
当然,我们要承认,这3600元本质上是一种"态度补贴":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它代表着一种明确的国家态度--我们开始用财政的方式,系统性地支持育儿了。
这是一次意义大于金额的制度起点,更是一次从"讲一讲"到"掏真金"的治理进化。
未来育儿成本会不会降下来,我们暂且不知道,但这次,至少有人开始为你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