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不吃鸡精和酱油的人,血压马上就降低了?真的吗

2025-10-13 16:45  头条

"血压高,是不是吃咸了?"

这句话常常挂在嘴边,但"咸"到底指的是什么?有人说是酱油,有人点名味精。

最近有调查说,不吃这两样,血压就能马上降下来。听起来像是"灵丹妙药",可这是真的吗?

一口酱油,藏着多少盐?

不少人做菜时手一抖,酱油就倒了半瓶。看起来是调味,其实它是盐的"伪装者"。一般来说,100毫升酱油里,盐含量能高达15克,相当于三勺白盐。要是一天三顿饭都放酱油,不知不觉就把盐吃超标了。

有研究发现,吃盐多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血压比吃得少的人明显偏高。

江苏省疾控中心曾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每天吃盐超过10克的人,高血压比例高出将近40%。

这还只是"白盐",如果把酱油、豆瓣酱这些一起算进去,很多人一天摄入的盐其实远超了健康标准。

味精真的"提鲜",还是"提高血压"?

再来说说味精。它本是为让食物更"鲜",但背后也有不少争议。有些人说吃味精头晕、心跳快,怀疑是"味精中毒",但其实这大多是误会。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钠的存在,也是让它和高血压扯上了关系。

虽然味精的钠含量没有盐那么高,但吃得多了,钠也积少成多。钠进身体多了,身体里的水分也会跟着多,血管里的压力自然就高了。

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每天吃超过3克味精,血压升高的风险会增加,尤其是原本血压就不稳的人。

不吃酱油和味精,血压真的能立马降?

这里要分清楚,"立马"两个字,听起来像是吃完不吃第二天就好,其实并不是。血压的变化不像开关灯,更多像烧水,慢慢升,也慢慢降。

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把饮食中的含钠调味品(包括酱油、味精、鸡精)全部去掉,两周后,参与者的血压平均下降了5到7毫米汞柱。这个幅度不算大,但对于本身血压偏高的人来说,却是关键的改善。

尤其是那些靠药物控制血压的人,如果能通过饮食减少钠摄入,不少人能在医生指导下,减少用药剂量。

盐吃多了,身体会"发脾气"

当身体里的钠太多,血管就像被灌满水的水管,压力越来越大。有些人会出现头晕、后脑发紧、心跳快等表现,其实就是血压高的信号。

有时候早上起床,眼皮发胀、脸浮肿,或者晚上小便次数变多,甚至睡不安稳,很多人以为是"肾不好",其实也可能是吃盐吃多了。长期高盐饮食,还会伤害肾脏、心脏,让血压越来越难控制。

家常菜里藏着"隐形盐"

很多人说:"家里做饭,哪有吃那么多盐?"但真正让人"超标"的,往往不是炒菜时加的那点盐,而是调味品和加工食品。

比如豆瓣酱、蚝油、榨菜、咸蛋、火腿肠这些,个个都是"盐高手"。一块咸蛋的钠含量,能顶一小勺盐。还有人喜欢每天喝点泡菜汤、吃点咸鱼,这些东西吃得多,哪怕白盐少放,钠也很容易超标。

换种方式吃饭,血压会慢慢听话

不吃酱油和味精,并不是让饭菜没味,而是换个方式让它更健康。比如炒菜时可以多用点洋葱、番茄、香菇这些天然食材,它们自带鲜味,能让菜肴味道更丰富。用柠檬汁、香醋来代替部分盐,也能提味又健康。

做汤的时候,不放味精和鸡精,可以加点虾皮、海带、香菜根,这些都是天然的"提鲜高手"。把调味品收起来,不是为了吃得清淡,而是吃得安全、放心。

有的人担心没酱油饭没味。但只要试着少放几天,味觉会慢慢适应。就像有人戒烟,头几天难受,过了这阶段,反而觉得空气更清新。味觉也一样,清淡久了,反而会觉得原来吃的东西太咸了。

血压高这种事,身体早就说话了

很多人直到头痛、眩晕才去量血压,其实身体早就发出信号。比如早上醒来感觉累,白天容易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是高血压可能带来的表现。

有些人晚上睡觉会打呼噜,醒来口干舌燥,也可能是血压的问题在作怪。还有人明明没吃多少,体重却慢慢上升,脚踝常常水肿,都是身体在提醒:"你得管管血压了。"

降压不靠"立马",靠每天的坚持

不吃酱油和味精,血压不可能马上降下来,但如果长期坚持,确实能帮身体减轻很多负担。有研究显示,连续三个月坚持低钠饮食的人,收缩压(高压)平均降低了8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也稳了下来。

这个过程不需要特别的药,也不需要复杂的食谱,就是从日常生活的小改变开始。做饭时少放点调味料,多吃点白萝卜、冬瓜、芹菜这些对血压友好的食物,身体会慢慢好起来。

血压这件事,别只在医院里管

很多人以为血压高是医院的事,开点药就行。其实血压这东西,医生只是"守门人",真正的"管家"还是自己。吃饭、睡觉、情绪、运动,每一样都和血压有关系。

有些人一着急就心跳加快,血压飙升。长期心情紧绷,身体也会跟着"硬起来"。除了少吃酱油味精,也别小看每天那一会儿的闲坐、散步、晒太阳,都是在给血压"放个假"。

少一点味精酱油,多一点安心生活

不吃酱油和味精,不是要吃得寡淡,而是慢慢找回身体的节奏。血压高不是一天养成的,降下来也需要一点点地调。

和家人一起吃饭时,多说一句"今天这菜真清爽",比一句"你盐又放多了"来得更温柔。做菜时少放一勺酱油,心里多一点安心。日子就是这样,一点点地调,一点点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