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失败亮“狠招”,德国三连发难,比特朗普还狠辣?中方坚决反击(2)

2025-11-12 17:16  郑州广播电视报

然而,德国政府的操作显得极其矛盾。一方面频频发出针对中国的"挑衅",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外交对话解决争端。瓦德富尔尽管因涉台言论遭遇"封杀",但依旧在不断表示希望访华的意愿。这种"挑衅+谈判"的双轨策略,显得既不真诚,又不够成熟。

正当纳格尔和默茨"狠招"不断时,德国官方在另一个敏感领域又一次挑起了争端--台湾问题。11月8日,台前领导人蔡英文受邀出席在柏林举行的"自由大会"。这场活动背后,明确有德国政府的官方支持。蔡英文在会上公开发表分裂言论,完全无视中方的核心利益。更令人不解的是,德国联邦议长亲自出席了此次活动,表明这并非单纯的民间交流,而是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行为。

中方早已明确表示,任何与台湾地区有关的活动,尤其是"台独"言论,都是不可接受的。德国虽口头上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现实操作上却支持台独分子公开发声,实属双重标准。中方驻欧盟使团已连续多次发出强烈抗议,并且语气逐渐强硬。显然,德国在这一敏感问题上的态度,将决定中德关系的未来走向。

面对德国这一系列"狠招",不禁让人质疑:德国这是在模仿特朗普的"贸易战"策略,还是在试图通过对华强硬政策提升自己的国际话语权?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更多基于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德国这一系列举措,显然是想借助贸易手段"与中国较劲",但这种行为是否真的符合德国及欧盟的长远利益,值得深思。

在这一系列对华政策的激烈波动中,不禁让人回忆起默克尔时代的中德关系。在她的领导下,德国在国际舞台上以务实和理性著称。默克尔多次访问中国,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稳步发展,避免了过度的政治对抗和军事冲突,确保了中德关系的长期稳定。而今,德国政坛的焦虑与摇摆不定,使得许多德国民众开始怀念这位曾经稳定两国关系的领导人。

如果德国在未来能够回归默克尔时代的务实外交,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避免一味迎合国内压力,或许能为中德关系的复苏创造条件。否则,继续频繁挑衅中国核心利益,只会导致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甚至在未来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