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明天就是冬至了。冬至是冬季的第4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到了冬至,也就意味着进入了一年最为寒冷的"数九"时节,此时北方的冬小麦基本已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因为今年前期雨雪天气比较少,所以需要浇好 "冻水",而南方除了要做好农作物的保暖防寒工作,还要进行土地的翻整和追施底肥,《二十四节气农事歌・冬至》中就有"冬至严寒数九天,苗床冬翻熟化田"的描述。
《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冬至这一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此后白昼渐长,黑夜渐短,古人认为这是一年万物复苏的开端,象征着阳气开始回升,是 "一阳初生" 的重要节点,因此古时这一天也被当成"岁首"。人们为了庆贺冬至的到来,有北吃饺子、南吃汤圆的习俗,除此还会穿上新衣,相互拜访庆贺。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业的补充历法,不但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也是人们预测阴晴冷暖以及雨雪的关键节点。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其起始和特征就备受关注,我国民间就有"最怕冬至是晴天"的说法,明日冬月廿一冬至,天晴有啥预兆?
"阴过冬至,晴过年;晴干冬至,湿过年"
"阴过冬至,晴过年":意思是说,如果冬至这一天是阴天或者雨雪天气的话,那么到了春节的时候,天气往往会比较晴朗。这是因为冬季的雨雪天气通常是受西伯利亚冷气流的影响,而当冬至已经开始变冷,雨雪不断的话,那到了春节时冷天可能已经结束,气温开始回升,天气就会放晴。
"晴干冬至,湿过年":则是和上一句相反的说法。它表示如果冬至这一天是晴天的话,那么到了春节的时候,天气可能会比较湿润,也就是说可能会出现雨雪天气。因为根据老祖宗的经验,冬至晴天往往预示着来年的降水会比较均匀或者偏多,所以到了春节时就可能会遇到阴雨天。
"干冬湿年,坐了种田"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冬至时节天气比较干燥少雨的话,那么到了春节过年的时候,天气可能会比较湿润多雨,这也意味着到了来年春天种田的时候,农民们就可以比较安心地坐在田埂上,看着庄稼茁壮成长,寓意着来年会是一个丰收年。
冬季干燥的天气会使土壤中的水分蒸发较多,土壤就会比较紧实。而过年时的降雨能够有效补充土壤水分,使土壤变得松软、湿润,而春播时种子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下更容易发芽、生根。同时,过年时的降雨会进一步冲刷田间可能残留的病菌和害虫,降低了病虫害在春季爆发的风险,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
冬至一天晴,来年麦不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冬至当天是晴天,而且一整天都是晴朗无云,那么来年小麦的生长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产量不佳甚至绝收。
这是因为冬至晴天预示着后续一段时间内,当地温度相对较高,小麦容易出现旺长。如果旺长的小麦没有及时控制,遇到强降温天气时,容易发生冻害,严重时会导致死苗,影响产量。
而且冬至晴天可能预示着年后降雨较少,出现干旱情况。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干旱会导致小麦生长受挫,无法正常抽穗、灌浆,从而影响产量。
冬至无雨一冬晴,冬至有雨连九天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冬至这天没有下雨,是个大晴天,那么接下来的整个冬季都可能以晴为主,雨雪较少,这也预示着这一年的冬天很可能是个暖冬。而如果冬至这天出现了雨雪天,那么接下来的天气可能会雨雪连绵,持续很长时间,而这就意味着冬季雨雪多,是个冷冬的预兆。
暖冬和冷冬对于庄稼作物的生长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相比之下,农民朋友更渴望出现冷冬,因为暖冬会导致粮食收成不佳,冷冬则会促进粮食增产。
看得出,"冬至怕晴天"的原因,主要是担心庄稼收成不好。而冬至天晴恰恰预示着旱冬、暖冬的到来。而这种天气就会导致降水少、病虫害多、冻害严重,最终导致庄稼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