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市民通过今日头条上海频道"头条帮忙"#头条帮忙#入口向"新民帮侬忙"反映,地铁南翔站外的佳通路,由东向西三根车道让人"傻傻分不清":私家车误入"出租车专用车道",出租车开到尽头发现走的是"非机动车道"……市民希望这里的交通设计更趋合理,让地铁站外的路便捷畅达。
社会车辆
误入歧途
市民李先生说,最近,他驾车送一位朋友去位于佳通路的地铁11号线南翔站,到了那里,考虑等会要靠边停车,便驶入了最右侧的一条机动车道(地铁站在右侧),但朋友下车后,他再往前开,发现前面的路,要么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通道,要么全堵着出租车,几乎是一条"断头路"。原来,他误入了出租车专用道。现在怎么办?无奈之下,李先生只能小心翼翼地倒车约150米,回到原来的路口,这个过程让李先生至今心有余悸。"当时既担心违反交规被罚,又怕发生碰撞事故。"
李先生怎会误入出租车专用道?这样的"吃药"经历在这里并非个别现象。
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来到佳通路(佳通支路-中佳路),其北侧就是地铁南翔站。这里的道路地形有点特别:佳通路佳通支路是个L形路口,往东、往北都无路通达,而佳通支路还是一条单行道(北向南)。也就是说,地铁站外的这片佳通路区域,只有一个方向的进口,两个方向的出口。
佳通路
李先生所绘示意图
那么,社会车辆在这里应如何行驶呢?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记者看到,沿佳通路由西向东,至佳通支路口时,依照道路指示标识,只能"右转"(进入佳通支路)或"掉头"(东向西)。地铁站在马路对面,选择掉头。但问题来了,由东向西有3根车道,从左算起分别是1号、2号、3号车道,一道金属隔离栏并非按常规竖在双向车道之间,而是竖在由东向西的1号和2号车道之间。李先生讲:"1号车道的地上看不到直行箭头标识,我便有点犹豫。考虑到等会要靠边停车,我下意识选择了隔离栏右侧的2号、3号车道。2号、3号车道的地上都是有直行箭头标识的。"实际上,李先生"忽略"了另一块指示牌,指明2号和3号车道为"出租车专用车道""社会车辆禁止驶入"。但这块牌子要到车辆掉头处与道路垂直时才能"正视",等到发觉时已是"回头太难"。
出租车等候区
驶入2号、3号车道的车辆,一路由隔离栏"约束"着,最后进入出租车等候区。私家车若错误驶入,只能"将错就错"混入出租车流,等前方出租车驶离才能驶出;或者索性尴尬地"倒车退出"。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目击到有私家车误入"出租车专用车道"而只能倒车驶出,车主侯女士告诉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她住在距此1公里左右的小区,刚才送孩子来乘地铁,没想到开进这条车道就被耗在了里面,只能慢慢地倒退着出来。
2号车道上有私家车误入后倒车驶出
出租车辆
无路可走
那么,出租车驶入"出租车专用车道",就是"正确选择"了吗?这里的道路标识还有另一种混乱,曾把出租车驾驶员韩先生也搞得"没了方向"。
如前所述,由东向西的2号、3号车道是"出租车专用车道"。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发现,这两根车道的宽幅都比较窄,其中2号似乎更偏窄些,一路延伸约150米到出租车等候区,两根车道之间的分割线始终是白色实线。其中,3号车道直接汇入了出租车等候区;2号车道往前走,最终汇入的竟然是一根狭窄的通道(两边都是金属隔离栏)。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经过实测,通道宽度仅约2米,而机动车道宽度标准是进口道每条机动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米。地上虽然画了直行的箭头,但根据预判,机动车要想从此过,怕是"难于登天"。当时,出租车驾驶员韩师傅开到这里也犯了糊涂,乘客下车后,他一时竟不知如何进退。最终有保安道出真相:这根是"非机动车道",引导他变道到3号车道进出租车队列。
2号车道最终汇入的是一根狭窄的通道
所谓的"出租车专用车道",怎么其中一条竟又成了"非机动车道"?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注意到,在金属隔离栏起始的地方,也就是将3根车道分割的地方,根本没有2号车道是"非机动车道"的提示。2号车道地上的直线箭头,都是通行的机动车直行标识,但在保安的"剧透"下,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仔细看去,在这段路的中间位置,2号车道的地上有非机动车的图标,只是字迹不是很明显。
就在这唯一一处非机动车图标的近距离处,还有直行箭头,两者"捆绑"表达的意思让人困惑:是非机动车+直行的强调表达?还是非机动车+机动车直行的矛盾表达?此外,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还留意到,2号车道若作为非机动车道,夹在了两条机动车道之间,超出了通常的理解;2号、3号车道之间的分割线有新旧两道白线,错位距离较大,车道宽度无法确定,也阻碍了人们作出这是非机动车道的判断。
2号车道在中途位置才有非机动车的图标
有出租车驾驶员直言,第一次来这里大家都有点无所适从,后来熟悉了情况,则都会把2号、3号车道当一根车道来开。"地上的线画得有问题,不能看。"
无处靠边
翻越栏杆
私家车没有误入"出租车专用车道",走1号车道,对部分驾驶员来说,也会遇到尴尬:如果想接个人,或者送个人,根本没有靠边停的地方。
短暂的靠边停车只有两种出路。一是车子贴着金属隔离栏,快开到靠近地铁站2号口时,停车等乘客出来,此时只能硬着头皮占着机动车道(1号车道)了,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看见不时有车子在此"违停"。乘客到达后,迅速翻越隔离栏。这种做法比较危险,且不适合携带行李,以及年纪大的市民。于是大多数短暂停靠的接送私家车都会选择地铁站1号口,也就是车辆掉头的地方,两处相距约150米。掉头处有一道斑马线,斑马线外围还有一些空当。这片有限的地方,不但要承接车辆掉头,有的车要倒一两把才能完成掉头,还经常有车子停着不动,常常引发拥堵。
车辆掉头非常困难
此外,该地出租车等候区分为了"沪C出租车"和"非沪C出租车"两个队列,中间以金属隔离栏分割;出租车等候区与反向车道之间,又用隔离栏分出了2条非机动车道(双向)、1条人行道;再加上佳通路马路两边用以隔开人行道的设施,整个路段共有8道金属隔离栏。
在出租车区域,整个路段共有8道金属隔离栏
采访中,不少市民呼吁,相关部门的设置初衷,可能是规范出租车,但在这么一个形同交通孤岛的地方来说,缺少一目了然、合理有效的道路指示标识,带来的反而是各种的"路难行",希望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改善地铁站外的交通状况。对此,"新民帮侬忙"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