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的“绿色围脖”织好了,用了哪些“神器”?(3)

2024-12-05 10:57  央视新闻

据了解,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子粒径小,白天太阳暴晒以后地表温度非常高,从西边进来的冷空气和东北方向进来的空气极易形成空气对流,就会形成风,非常容易形成沙尘暴,治理难度大。

千百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受风向影响,逐步南移,流动沙丘吞噬城镇,留下了尼雅、丹丹乌里克、阿克色皮力等古城遗址,它们曾经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更提醒着世人要代代接力确保沙源不扩散,筑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这道保卫家园的绿色屏障。

如何"锁住"沙漠?

鏖战沙海,因地制宜是关键。

"锁住"塔克拉玛干沙漠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工程治沙、光伏治沙以及生物治沙,三者适应的情况不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处长王振锡表示,水资源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区域,优先采用生物治沙的方式;在水资源条件相对比较匮乏,远离绿洲的区域,主要采用光伏治沙;在不具备水资源条件,光伏铺设条件也达不到要求的地方,主要以工程治沙为主。

工程治沙,是指在沙地上插进芦苇秆,打上草方格,或者布设高立式沙障,阻挡流沙扩散。

今年11月,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南缘的民丰县,当地村民们正忙着铺设草方格,用来阻挡流沙的扩散。

草方格,被称为中国人的治沙"魔方",指的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增加沙地表面的粗糙度,削减风力,使之无力携走疏松的沙粒,这样不仅可以防风固沙,还能够截留降水。芦苇等材料往沙子里插多少是有讲究的,一般在沙子上面要留20厘米高,在沙子下面要埋15-20厘米,阻沙效果比较好。

光伏治沙,是在沙漠里"种太阳"。

走进新疆洛浦县万亩"光伏+农业"综合治沙项目基地,可以看到成片的太阳能光伏板。

巨大的光伏板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降低地表风速、减少风蚀作用,起到稳定沙土的作用。光伏板下的土地还可以通过种植耐旱植物或作物,用根系将沙土固定在地表,实现了发电、农业增收、治沙三合一。

在"锁边"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的是恢复植被、涵养水源的生物治沙法。

新疆巴州且末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县城三面环沙。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退伍老兵田野来到且末县,被恶劣的风沙环境所触动。2018年,他和2名战友成立治沙队,开始在沙漠里种植梭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