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岛内政坛又整出新动静!

咱中国刚把10月25日定为"台湾光复纪念日",蒋万安却拿着诗歌朗诵当回应,硬说台湾有自己的光复节。郑丽文刚上任国民党主席,也没提统一,让不少大陆网友直呼寒心!
蒋万安的"小算盘"
咱中国正式把10月25日这天定为"台湾光复纪念日",说白了,就是要让大家记得,台湾从日本殖民统治下回到咱中国大家庭,这是历史大事、民族大事。

各地纪念活动气氛热烈,网络上也掀起一阵"光复热"。可同一天,台北市的气氛却有点"相差甚远"。
蒋万安作为台北市长,没按常规参加什么统一主题的仪式,却现身一场诗歌朗诵会,照本宣科地提了句"台湾有自己的光复节"。
这话一出,网上的讨论就炸了。有网友直接说:你这是在切割历史吗?还是怕得罪岛内某些选民?还有人调侃,台北市政府这场诗会,气氛是温馨了,骨气却丢了。
其实大家都明白,蒋万安这番表态不是一时兴起。近些年他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得挺谨慎,尤其在两岸议题上,更是小心翼翼。
不过,这么大的节日,这么多大陆网友关注,他还是选择了"划清界限",这个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反对统一,不想和大陆绑得太紧。

蒋万安的家世在台湾算得上"显赫",但自打他上任台北市长以来,风格一直偏软。很多人都说他是"政治新星",但这颗星星,发光的方向总让人捉摸不透。
其实,对蒋万安来说,两岸问题就是他的"高压线"。你要说他完全不懂历史吧,那不可能;要说他真心希望两岸对立吧,也不是他性格。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蒋万安最怕的是失去手里的权力和支持。毕竟现在台湾的政治气氛,稍微往统一倾斜一点,分分钟就被同党或对手"挂上标签"。
在岛内,尤其是台北这种一线城市,年轻人的声音很大。蒋万安要想在台北站稳脚跟,必须时刻"踩在平衡木"上。
说白了,他的"小算盘"很明显:既不想让大陆生气,也不敢惹怒岛内主流选民。可惜,这样的"平衡术",往往就是谁都不得罪,但也谁都不讨好。

对比两岸对"光复节"的态度,差距实在不小。咱中国这边,纪念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各级机构都在高调宣传,强调台湾回归是民族大业、历史必然。
就连年轻人也自发制作短视频,讲述那段沧桑岁月,气氛既庄重又感人。反观岛内,尤其是蒋万安代表的台北市政府,纪念活动变成了"私人定制",变成了和大陆"隔空喊话"。
明明是整个民族的大日子,在台北却变成了只属于"台湾自己的节日"。这种刻意的"去中国化",其实就是在给两岸同胞制造距离感。
不少网友感叹,蒋万安的做法很现实,也很无奈。可现实归现实,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态度,很容易让两岸的感情渐行渐远。
很多大陆网友说,看到这种表态,真是"寒心透顶"。本来还觉得国民党是"潜力股",现在看来,和绿营也差不多。
郑丽文上任,国民党"变脸"?
再说说郑丽文。这位新当选的国民党主席,之前在岛内政坛也是风风火火。外界一度期待,郑丽文能给国民党带来新气象。

可惜,她上任第一天的发言,就让不少大陆网友"心拔凉拔凉"。郑丽文一上来就说,自己的执政重心是"稳定两岸关系"、"重塑台湾政坛",对"统一"只字未提。
很多人还记得,国民党过去口头上至少还会说"坚持九二共识"、追求统一。结果郑丽文干脆直接跳过,连场面话都不想说了。
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国民党是不是又开始"变脸"了?是不是又在向岛内主流民意妥协了?其实,郑丽文这番表态,背后也是一笔"政治生意"。
在绿营气势正盛的当下,任何和统一沾边的表态,都会被当成"原罪"。郑丽文要想让国民党翻身,只能先"切割统一",才能让年轻人、城市中产放心投票。
说到国民党,很多人都会觉得可惜。原先国民党那可是"正统",讲究民族大义、讲究历史传承。可如今的国民党,已经和过去判若两人。

现在的国民党,分成了"老蓝营"和"新蓝营"。老蓝营的主力军,大多是有传统观念的中老年人,心里还装着"中华民国"、想着"大一统"。
但新蓝营的主力军,则是岛内的新中产、年轻人,他们更关注现实利益,更在意"台湾认同"。郑丽文的出现,其实就是新蓝营崛起的标志。
她上任后,主打"稳两岸、反对统一",就是为了讨好岛内那批摇摆选民。老蓝营的"统一梦",在新蓝营这里变成了"稳健梦"。两派博弈,国民党也成了"两头不讨好"的角色。
不管是蒋万安还是郑丽文,他们的言行其实都是岛内政治现实的缩影。现在台湾社会,主流民意越来越倾向于"维持现状",敢喊"统一"的政客越来越少。

大家都怕失去选票、怕被贴标签、怕丢掉饭碗。蒋万安的"诗歌朗诵会",郑丽文的"重塑政坛",说到底都是为了在选民和历史之间寻找平衡。
可惜,这种平衡,往往是以牺牲历史、牺牲民族情感为代价。不少大陆网友表示,看到这些岛内政客的操作,心里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明明是同根同源,结果却被现实利益撕裂得越来越远。甚至有人调侃:"赢麻了"的只剩下那些"政客",两岸老百姓才是输家。
民族复兴路上的"绊脚石"还是"助推器"?
有网友说,像蒋万安、郑丽文这样的政客,到底是民族复兴路上的"绊脚石",还是"助推器"?表面看,他们的表现让人失望,甚至寒心。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的"现实主义",其实也在提醒咱中国,统一之路不能靠幻想,更不能靠一厢情愿。
岛内的现实越残酷,咱中国越要有自己的节奏和步调。不能指望靠几个政客"回心转意",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纸承诺上。
只有把自己的事做好,把国家建设强大,让台湾同胞看到希望,才能逐渐化解隔阂。蒋万安、郑丽文的"变脸",其实就是一剂"清醒剂"。
让咱们明白,两岸问题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下去。展望未来,两岸关系肯定还会反复拉锯。

蒋万安、郑丽文这样的政客,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关键还是看两岸民众的选择,看咱中国的战略定力。
对普通人来说,不用太悲观,也不能太乐观。统一是大势所趋,但过程一定会很艰难。咱中国要做的,就是坚定信心、保持耐心,不被一时的波折影响。
蒋万安再次亮明反对统一的立场,郑丽文也让大陆寒心,这些都是历史进程中注定要出现的插曲。
历史不会忘记每一个选择,也不会原谅每一次逃避。蒋万安、郑丽文、以及所有两岸的有识之士,都在为自己的选择写下注脚。
无论结果如何,民族复兴的步伐不会停歇。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两岸能够真正心手相连,不再因为现实利益而疏远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