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课桌,昨天还放着她的物理课本,今天却成了她一生的噩梦。
2023年10月2日,马来西亚马六甲州一所中学的教室,在放学后一片死寂。15岁的女孩因为折返取一份作业,被四名17岁的"同学"拖入了地狱。
一人把风,两人施暴,还有一人,像拍摄一场真人秀,用手机冷静地记录下全部过程--女孩的哭泣、施暴者的狞笑,交织成一段足以摧毁任何一个家庭的视频。
更残忍的是,这场暴行并未随着施暴者提上裤子而结束。视频被上传网络,像病毒一样扩散,几小时内点击破百万。她的耻辱,成了恶魔们的"勋章"。
直到近一周后,女孩的母亲才在网络的角落里,看到了自己女儿被摧毁的瞬间。报警,逮捕,医院检查,心理辅导……一切顺理成章。
女孩的世界崩塌了,她听到"教室"二字就会浑身发抖,那个知识的殿堂,在她心中已沦为永恒的刑场。
警方迅速行动,援引重罪条款,最高可判30年监禁加鞭刑。当公众的怒火稍感慰藉,期待法律严惩之时--
故事迎来了它最讽刺、也最让人心寒的"反转"。
10月13日,马来西亚教育部门做出一个让全国瞠目结舌的决定:开除四名男生的学籍,但允许他们参加决定升学命运的"高考"(SPM考试)。理由,竟是"本着'全民教育'精神维护受教育权"。
一瞬间,全民的愤怒被彻底点燃。
"全民教育"?当受害者还在心理治疗的深渊中挣扎,连踏进校门的勇气都没有时,施暴者却可以在拘留中心或独立考场里,安然提笔,为自己的"前途"答题。
这宛如一场荒诞的戏剧:一边是受害者破碎的人生,一边是施暴者被小心翼翼保护的"考试权"。
一位律师的怒吼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这是对公众信任的背叛!"它传递出一个危险的信号:性暴力的严重性,似乎可以被所谓的"教育权利"所掩盖。
然儿,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紧接着,吉打州华玲县也曝出类似案件,同样的校内集体性侵,同样的视频传播。
这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校园中一股扭曲、黑暗亚文化的蔓延。
最终,连首相安华也不得不站出来,直指教育体系"重知识轻道德"的沉疴。
所以,这个故事没有结局。
它只留下一个锥心的问题,回荡在每一个良知未泯的人心中:当施暴者的"试卷"比受害者的"安全感"更重要时,我们追求的,究竟是怎样一种公平?那间曾经充满朗朗书声的教室,最终审判的,又会是谁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