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齐倩】
欧盟国家将于当地时间10月23日在布鲁塞尔举行领导人峰会。
此次峰会召开之际,欧盟正因为中方反制措施而焦头烂额。据彭博社23日消息,欧盟正在研究对华贸易选项,以防中欧未能达成解决方案,作为对中方最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回应。有知情人士表示,欧盟国家可能在峰会上讨论对华贸易问题。
据透露,欧盟委员会正在准备一份贸易措施清单,预计本月底发布,试图借此增加欧盟在中欧贸易谈判中的筹码和影响力。委员会还在制定短期保护关键供应和确保其他来源的计划。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拒绝就措施准备置评,此前该委员会一直拒绝讨论具体的对华贸易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彭博社此前一天(22日)援引消息称,德国、法国和波兰支持在峰会上讨论中方对欧日益严格的贸易措施。其中,法国希望欧盟考虑所有对华报复选项,德国则表示愿意讨论对华动用贸易"核选项"--"反胁迫"机制。
今年8月,德国总理默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晤 东方IC
报道提及,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建议,欧盟可利用的潜在工具包括航空部件、旧式深紫外光刻机以及高精度轴承等特种钢产品。
根据彭博社看到的草案,欧盟在一份文件中表示,"为抵消所谓'不公平贸易'做法,欧洲理事会邀请委员会充分利用欧盟经济安全工具"。
此外,欧盟还在与七国集团(G7)国家讨论协调努力以摆脱对华稀土依赖的可能性。
近年来,欧盟一直承诺保护本土制造商免受"中国冲击"。随着中国科技实力崛起,西方国家卸下了"自由市场"的伪装。与此同时,中方近期出台多项涉及稀土的新出口管制,欧洲愈加无法淡定。
稀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高科技产品,从消费电子到战斗机,均不可或缺。
多项数据显示,中国在稀土开采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彭博社制图
近期,中国半导体领军企业闻泰科技遭遇跨国监管重大挑战,旗下总部位于荷兰的核心资产安世半导体(Nexperia)因荷兰政府指令,自9月30日起资产、知识产权等调整被冻结一年。
据彭博社日前报道披露,欧盟正考虑出台新规,要求在欧投资的中国企业满足特定条件才能进入当地关键市场,包括强制转让技术、使用一定比例的欧盟商品或劳动力、在欧盟境内实现产品增值,甚至可能强制组建合资企业,以增强自身产业竞争力。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10月21日,王文涛部长应约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就出口管制、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等中欧经贸重点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王文涛表示,关于稀土出口管制问题,中方近期措施是依法依规完善中国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做法,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担当。中方致力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一直为欧盟企业提供审批便利。
王文涛表示,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中方坚决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希欧方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敦促荷方坚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原则,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尽快提出妥善解决办法。
22日,有消息人士向彭博社透露,德国、法国和波兰支持在23日举行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讨论中方对欧日益严格的贸易措施。法国希望欧盟考虑所有对华报复选项,德国同样支持对华贸易强硬,并愿意讨论使用"反胁迫"机制,作为对中方最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回应。
《反胁迫工具法案》(ACI)于2023年底生效,将允许欧盟限制贸易和服务、削减某些知识产权、限制外国直接投资和公共采购准入。许多人将其视为一种"核选项",其理想作用本应是威慑,至今从未启用过。特朗普政府加税后,欧盟国家多次放风称要动用此工具,但最终不了了之。
另据欧洲新闻网23日报道,虽未正式提上日程,但中国问题必然会成为峰会的讨论议题之一。
报道指出,然而,欧盟成员国在如何应对对华贸易问题上仍然存在严重分歧,并担心中欧间任何升级都可能对欧洲经济造成沉重打击。目前,欧洲经济仍因特朗普关税政策而遭受痛苦。
欧洲新闻网称,这意味着,对欧盟来说,动用贸易"核选项"仍是一个遥远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