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去世仅3天,令人担忧的事发生了

2025-10-23 11:50  头条

2025年10月18日,对于世界物理界都应该是悲伤的一天。

因为在这一天,全球都享有盛誉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令人愤慨的是,杨振宁先生去世还不到三天,一些不实的消息,就接二连三地传出,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做出这样恶心事件的人,一定会接受惩罚。

01 这些消息都是假的

103岁的杨振宁先生去世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深切的缅怀他,因为杨振宁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然而,一些没有底线的人,却借着这个机会旧事重提,满嘴谎言。

把这原本应该肃穆的送别场面,当做了自己炒作牟利的卑鄙手段。

其实,关于杨振宁先生可以被指摘的点并不多,所以遗产分配,就成为了最好下手的点。

有网络博主发表文章,再次提及杨振宁去世之后的财产分配问题。

其实这起事件早在2017年就被提起过。

那个时候有消息称,杨振宁把自己拥有的18亿财产,全部留给了自己的孩子,

陪伴在她身边多年的翁帆,仅仅得到了一幢别墅的居住权。

这样的新闻显然足够能博人眼球。

当年杨振宁与翁帆之间的结合,就已经被有心人指指点点,的确,两人巨大的年龄差,能够轻易的制造出新闻。

就像如果大众知道,陪伴杨振宁多年的翁帆,最终还是得到了"被抛弃"的后果,自然愿意下场参加评论,以此换来热度。

这些龌龊之人,实在应该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嘴脸,什么人都是他们可以指摘的吗?

当年这一则消息传出之后,杨振宁先生的助理就已经立即辟谣,否认了这些不实消息。

然而消息一经传出,恶劣的影响已经初步造成,后来翁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提到了此事,给大家还原了事实真相。

杨振宁先生的财产,早已经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而他们夫妇所居住的房产产权,归属的却是某大学,他们只拥有居住权。

对于杨振宁夫妇来说,他们的境界,早已超越了人们眼中世俗的金钱利益,能够将自己的身家资产,捐献给国家,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然而,时隔八年,杨振宁先生去世的消息传出之后,博主"宛宛的花园"就开始发布文章搞事情。

对他发布的文章中大言不惭的解读了杨振宁夫妇的婚姻关系,翁帆让他塑造成为了一个被控制的婚内女性,

且整体文章的语言非常偏激,完全置杨振宁先生的名声于不顾。

特别文章中竟然还出现以婚谋财荒唐观点,也正是由于这个博主的"大胆发言",让这篇文章的点击率很高,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与此同时,一些心怀叵测的博主,看到这样的文章有点击率,也开始跟风发文,

各种拼凑的不实的消息纷纷被搬了出来,甚至上升到了女权问题,性别对立。

然而,网络从来都不是法外之地,账号被永久封禁还只是开胃菜,后续等待他们的还有法律的严惩。

02 曾经过往不应该是被诟病的理由

杨振宁先生的成就,全世界的人都有目共睹。

一直以来他都是中国人的骄傲,所以奉劝那些想要诟病杨振宁先生的小人,还是早早的歇了心思。

对于杨振宁先生来说,他与翁帆女士的结合,在世人的眼中,的确是特立独行的存在。

1995年的8月份,只有19岁的翁帆,第一次见到了杨振宁夫妇,

当时两人可能都想不到,奇妙的缘分,会在两个年龄悬殊如此大的人之间产生。

那个时候翁帆的学业还正在进行中,她大学毕业结婚,又离婚,直到后来的2004年,两人的联系才逐渐密切起来。

同年十月,杨振宁向翁帆求婚,一个月之后的十一月,杨振宁向外宣布了82岁的他要娶28岁的翁帆。

这个消息,不亚于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巨大的年龄差让人很难不怀疑两个人真实的结婚目的。

然而,就在2005年夫妇二人公开露面之后,人们能够轻易的发现两人之间丝丝缕缕的爱情,

原来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年龄永远都不是阻碍爱情到来的理由。

就像杨振宁先生后来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很多年之后他们之间的这段婚姻,都会是非常好的罗曼史。

对于这样一段婚姻,绝大多数人选择尊重和祝福,即便是翁帆的父母也是这样认为的。

况且他们从当初的不被看好,当如今的携手相伴数十年,直至杨振宁先生去世,只能说明他们感情的真。

所以这样一段真挚的情感,不应该作为杨振宁先生被诟病的理由。

03 先生大义

关于杨振宁先生的履历,大家可以在网络上轻易地查到,他从清华走出去,与美国创立举世闻名的成就。

又在最适合的时机,回归了祖国的怀抱,这期间他所创作的财富和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杨振宁的三个子女都在美国生活,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建树,

对于父亲的高龄再婚,他们从未提出过任何的异议,而关于财产的争议更是从不存在。

早在很多年前,杨振宁就已经安排好了自己的财产,他将绝大部分捐给了教育事业。

对于这件事情,他从未试图对外宣扬,甚至被人误解时也只是淡淡揭过。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身处美国的杨振宁,就利用自己的身份向美国政府施压,

在纽约时报上发布公开信,要求美国承认中国钓鱼岛的主权问题。

以一己之力对抗美国政府的杨振宁,挺起的是骨子里的中国脊梁。

后来在美国对中国解除了限制访问之后,他旗帜鲜明的以科学家的身份回国访问、交流,

动用自己最大的力量,为中美科学家友好交流开辟了一条道路。

在此之后的很多年,他致力于为中美学术交流牵线搭桥,

后来回国定居的他,82岁高龄仍然坚持到清华大学一线授课,这样的事迹在他的身上不计其数......

所以,那些诋毁的话语是怎样说出口的,这样的人良心何在?

杨振宁先生离世后,翁帆说他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字里行间的感情仍然那样真挚,而这样的感情真让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