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三霜降 最不能做5件事

2025-10-23 09:08  头条

大家都知道,霜降是一年中秋冬交替的关键节点,俗话说"霜降杀百草",意思是天寒露重,这时候人体对寒冷的感知也会变得格外敏感。

如果不注意生活细节,寒气容易趁虚而入,不知不觉就埋下了健康隐患。而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在霜降这天特别容易"出事",甚至可能让你的身体吃大亏。这篇文章就是提醒大家,有些事霜降千万不能做,记得告诉家里人!

霜降对于身体的影响,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寒凉的外环境和人体内环境的对抗。而在这个节气,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阴冷之气却在增强。

如果不顺应自然规律,强行"逆天而行",问题就来了。霜降时节气温骤降,但有些人还穿得过于单薄,结果关节疼、腰痛接踵而至;还有人饮食不节,冷饮、冰品照吃不误,胃肠功能就会"闹罢工"。

第一件事:霜降时节,千万别熬夜
熬夜本身就对身体不好,霜降更是"加剧"了这种坏影响。因为这时候人体的免疫力本来就开始进入调整期,早睡早起可以养阳气,而熬夜却会消耗阳气,让人更容易疲劳、感冒,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问题。

举个例子,某天门诊来了一位中年男性,霜降那周一直熬夜加班,结果突然头晕、恶心,家人以为只是"没休息好"。

但检查发现是轻微脑梗。原因正是熬夜引发的血管问题。熬夜伤的不只是精气神,更是健康的大动脉!

第二件事:霜降别"硬抗"早晚的寒冷
天气变冷后,很多人早上出门还穿着秋天的衣服,以为"忍一忍就过去了"。但霜降时节的寒冷并不是普通的"凉爽",而是带着湿气和寒气,尤其对关节和骨骼健康影响很大。

长期忽视保暖,膝关节、腰椎等部位容易感到酸痛,严重的时候甚至发展成关节炎。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膝盖、脚踝的保暖,穿厚袜子、护膝,防止寒气侵入。

第三件事:霜降时别吃生冷食物
虽然现代人冰箱里一年四季都有水果、饮料,但霜降之后,胃肠道对冷食的耐受力会明显下降。寒凉的食物会刺激胃肠,引起腹泻、胃痛等症状。

尤其是本身有慢性胃病的人,霜降时节如果再吃冷饮,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霜降后饮食要以温热、易消化为主,比如喝点热粥、炖汤,既养胃又暖身。

第四件事:霜降别忽视运动,但也别过度
运动是好事,但在霜降时节,很多人会因为天气冷就完全不动,这时身体代谢变慢,血液循环也会受影响。

另一些人,尤其是一些中青年,却会因为秋冬马拉松、健身房活动增多而过度锻炼,结果肌肉拉伤、关节受损的情况也不少见。

运动这事,关键是"适度",尤其在霜降,运动前一定要热身,避免寒气侵入身体。

第五件事:霜降时不要随便"贴秋膘"
霜降有"补冬"的说法,很多人趁这时候大鱼大肉地进补,以为能为冬天储存能量。但这种做法不仅没有科学依据,还容易增加胃肠负担。

尤其是高血脂、高血压的人,如果吃太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反而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等严重问题。

霜降的饮食应该清淡,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比如鱼虾、红薯、南瓜,既健康又应景。

第六件事:霜降后别忽视心理健康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霜降也是情绪容易波动的时节。因为昼短夜长,阳光减少,部分人会出现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这种"秋季情感障碍"其实并不少见。研究表明,适当晒太阳、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可以有效缓解这种状况。家里有老人或者孩子的,更要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不要忽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霜降这天的"禁忌"并不是迷信,而是身体对自然规律的一种适应。要想健康过霜降,关键就是顺势而为,注意保暖、饮食规律、劳逸结合。

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其实都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基础。每年霜降,大家都不妨给自己和家人安排一次"健康体检",早发现问题,早预防,才是最聪明的养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