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申科对中国保证,只要中方向他开口,白俄罗斯立刻雪中送炭

2025-09-25 10:04  头条

9月22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一改往日强硬姿态,语气温和却坚定地说:"中国需要的时候,白俄罗斯永远是靠得住的朋友。"这句表态并不是外交辞令。就在几天前,波兰突然关闭了与白俄罗斯之间的所有边境口岸,300多列中欧班列被困在白俄罗斯一侧,运输链条几乎被拦腰斩断。

作为整个中欧班列的关键通道国家之一,白俄罗斯此刻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中国通往欧洲的陆路命脉。波兰刚与中国签署完通行协议,转头就封锁口岸,这样的"变脸"操作,到底是出于何种考量?白俄罗斯在这个节骨眼上力挺中国,又意味着什么?

9月12日,白俄罗斯与俄罗斯联合举行了代号为"西方-2025"的军事演习,演习地点就设在白俄罗斯境内。同一天,波兰政府突然宣布,关闭所有通往白俄罗斯的公路和铁路口岸,声称要防范潜在的"安全威胁"。

这场军演其实早有预警,演习通知也提前发出,并不突然。演习在9月16日就结束了,可波兰的封锁却没有解除。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波兰此举根本不是为了安全,而是另有所图。

中欧班列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有超过85%的班列通过波兰的马拉舍维奇口岸进入欧盟。这条陆路物流大动脉,承载着中国大量的电子产品、光伏组件和汽车零部件,也是跨境电商平台如Temu和Shein的重要供货通道。

口岸一关,大量货物堆在白俄罗斯的布列斯特、明斯克等关键车站。有的班列已经滞留超过一周,物流公司叫苦不迭,运输成本持续走高,企业面临延期交货和客户取消订单的双重压力。

据估算,这次中断影响的贸易额已高达250亿欧元,波兰本地的物流公司、仓储企业甚至卡车司机也受到连带冲击。德国的汽车工厂零部件供应告急,法国的制造企业抱怨交货延期,整个欧洲供应链开始出现震荡。

就在中欧班列被困白俄罗斯不知何时能通的时候,卢卡申科站了出来,对中国作出承诺。他不但说"中国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永远指望白俄罗斯",还表示波兰此举是一种"不友好的政治行为",目的是"替第三方国家向中国施压"。

这句"第三方",指向不言而喻。近年来,美国频频要求中国在俄乌问题上"选边站",波兰作为其欧洲盟友之一,自然也跟着起舞。波兰外长曾公开表示,希望中国"敦促俄罗斯停止行动",这次封锁中欧班列,很可能就是把物流通行权当成筹码,逼中国表态。

中国当然不会吃这一套。9月15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应邀访问华沙,与波兰副总理兼外长西科尔斯基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会谈。波兰方面承诺封锁是"暂时"的,并愿保障中欧班列安全通行。但没想到,三天后波兰就翻脸,宣布继续封锁,直到全球局势"明朗"。

对比波兰的反复无常,卢卡申科的坚定立场显得更加珍贵。白俄罗斯虽然不能帮中国打开波兰的口岸,但却在关键时刻承担起"缓冲区"和"中转站"的角色。白俄立刻向中方提供了滞留班列的清单和流转信息,协助调度和仓储,尽可能减轻中国企业的损失。

与此同时,中国也没有被动等待,而是迅速启动替代路径。9月22日,"伊斯坦布尔桥"轮从宁波舟山港启航,正式开通全球首条"中欧北极快航"。这条航线取道北极东北通道,经白令海峡,18天即可抵达英国,比传统航线节省22天,碳排放更是降低一半。

这并非临时起意。早在2018年,中国就发布了《北极政策》白皮书,与俄罗斯、挪威等北极国家合作布局"冰上丝绸之路"。破冰船、北极港口、通信系统早已建设到位,如今终于派上了用场。

北极航线的开通,不仅是对波兰掐断通道的直接回应,更是中国掌握全球物流主动权的一次重大布局。它绕开了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这些传统咽喉要道,也将波兰从中欧物流的核心地位边缘化。

而白俄罗斯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新的位置。"巨石"中白工业园在此次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中欧班列的临时调度平台和转运中枢。园区内汇集了超过70家中国企业,不仅有高端制造,还有智能物流系统,白俄罗斯不再只是通道国家,更是物流价值链的一部分。

白俄罗斯总理承认,虽然白俄罗斯2024年实现了GDP增长4%的目标,但国内通胀已经达到5.2%,接近6%的上限。此时扩大对华合作,不仅是政治表态,更是经济现实的选择。

回顾过去几年,白俄罗斯对中方的支持始终如一。2018年、2019年,美国曾试图拉拢白俄罗斯"远离中国",并许诺丰厚回报,但卢卡申科全部拒绝。

2020年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问明斯克,是美国国务卿26年来首次踏足白俄,但几个月后,白俄罗斯就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反政府抗议,美国和西方国家也拒绝承认卢卡申科的合法性。

一边是遥遥无期的西方政治承认,一边是实打实的中国合作项目。卢卡申科早就明白,真正能帮白俄罗斯走出困局的,是东方这个可靠的朋友。

波兰的"墙头草"姿态,反倒加速了多方对其的不信任。欧盟内部已经有成员国公开批评波兰"破坏团结",德国和法国也开始绕开波兰,改走南线或海运。波兰原本"欧亚门户"的地位,正在被自己一点一点掏空。

中国并没有正面批评波兰,但行动已经说明一切。暂停波兰家禽产品进口许可、推迟新能源合作项目审批,这些精准反制都在悄悄进行。中方的态度很清楚--不主动挑事,但也绝不会吃亏。

白俄罗斯的举动,则提供了另一种范本。不是喧哗,而是在关键时刻顶得上。不是空谈,而是实实在在地和中国企业站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

2025年9月,波兰想利用"物流通道"卡住中国,结果是中国打通北极快航,推进南线通道,加快西伯利亚铁路升级,同时强化与白俄罗斯的深度合作,中欧贸易版图彻底被重塑。

谁是真正的合作伙伴,谁在关键时刻靠得住,已经不需要多说。波兰试图用通道打压中国,反遭经济反噬;白俄罗斯坚定站队中国,展现出难得的战略价值。中国则以"多通道、多布局"应对挑战,展现出国际合作中的战略定力和行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