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025年9月22日,中国央视新闻公布了一条不算短的军机新闻:歼-15T、歼-35与空警-600在福建舰上完成了首次电磁弹射起飞与阻拦着舰训练,官方称此次训练验证了电磁弹射与阻拦系统的可靠性。
读这则报道,先把时间线和几个数字摆清楚,方便看清这件事的技术含义和战略意味。
把时间拉回来,福建舰不是临时拼凑的产品。它是中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电磁弹射型航母,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满载排水量在八万吨以上,下水时间是2022年6月17日,2024年5月进行了首次海试。
短短一年多,就从下水走到舰载机电磁弹射与着舰训练,速度被官方和一些观察者视为快于国际上同类航母建造的常规节奏。把建造到验证的时间压缩在这个区间,意味着系统集成、舰机适配、甲板作业流程等环节进展得比较顺利,也说明相关试验和调试投入了大量资源和人力。
三种机型的组合值得反复琢磨。歼-35定位为第五代隐身舰载战斗机,通过电磁弹射实现舰上起飞,这一步本身就有象征意义:如果报道属实,中国在舰载五代机电磁弹射方面处于全球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