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那么残暴,为何不用活人陪葬而用兵马俑?(5)

2025-01-24 16:02  历史故事迷

一种文化行为的产生和消亡绝非朝夕之事,人殉也是如此。两周与殷商相比,人牲、人殉明显减少,秦汉与两周相比,自然再次衰减。不过,在王权和皇权至上古代社会,人殉从未绝迹。秦始皇陵使用了大量的陶俑,以此来代替人殉,但也不可能完全杜绝人殉行为。这一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文献中,均有明显证据。

而且,此前有相关考古信息显示,在秦始皇陵周围已经发行了多个陪葬坑,里面有很多女性的尸骨。很显然,这些被集中掩埋的女性,是作为人殉使用的。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人殉并非彰显帝王功绩的形式,而且秦汉时期人殉的现象虽然未完全杜绝,但也明显减少,已陶俑代替绝大部分活人来殉葬,是历史进步的表现。据史记记载,秦王嬴政位于13岁即位,从前230年开始了统一中国的霸业,秦王嬴政在统一中国的时间前后不也过在用时10余年间。

这其中也和他祖上多年的积累脱开不开关系,而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名将也更是秦王嬴政和秦朝的大业推向了光辉的高潮。当时战国四起,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等人。

而当时的赵国的实力也是不弱,只是当时的君王太差劲,才造成再厉害的将领,也只能是落个亡命的下场。在这里最要说说的就是李牧,当时的李牧有着"李牧死,赵国亡"的俗称。他在宜安之战中重创秦军,此次战役又被后世称之为番吾之战,秦军损失了十万多人,秦军将领桓齮畏罪逃亡燕国。

所以在当时的嬴政看来,要想灭掉赵国就先要除掉李牧。于是嬴政就采用了离间计,可怜的是李牧遇上了一位昏君,被除去兵权不说,甚至还丢了性命。

按照当年拔营攻寨的那个年代来看,想要建立霸权还是得靠武力,扩充疆域也是要靠武力的。就在嬴政一统了中国之后,他也渐渐地不愿意放弃到手的权利,一心想着长生不来,永远统治着天下。嬴政为了自己的长生大计,多次听信方士的言语,前往东海去寻访仙人,只是也一直没有结果,也许按照他当时的想法就是,即使自己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军队也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丞相李斯就揣测帝皇的心思,开始规划秦始皇陵,从而,也在有了2000多年后,再现与人们眼中的兵马俑。

其实,在古老的中国一直就有着陪葬的习俗,从殷商时期再到战国的时期后到秦朝,陪葬的习俗也是愈演愈烈,而在殷商时期的也曾在一些墓葬中发现了兵俑,不过当时的比例是缩小的,而像秦朝这样如同真人大小的兵马俑,此前是并没有的,也仅仅是在秦始皇的皇陵之中才有,也许是丞相李斯或者是管辖建造皇陵的能工巧匠为了讨好嬴政才这么做的吧。

也许当时嬴政的想法是想利用兵马俑取缔一部分人的陪葬,但是真人陪葬嬴政也不可能没有想过,只不过当时嬴政去世得太突然,根本就没有给嬴政的准备时间。再者说了,后来的公子胡亥更是被赵高提携为了傀儡的秦二世。当时的赵高也只是让与他不对头大公子扶苏和蒙恬将军陪葬之后,其余没有威胁的人他也就没有必要再让更多的人去陪葬了。

虽然,秦兵马俑并不是嬴政所创,但是他却成就了那个时期丧葬制度的典型,也给后人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其主要也是它的规模和逼真程度在当时也已经是问鼎了一个时代。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