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为太子?这3大原因,注定朱棣本事再大也没用
大明王朝创建者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在考虑皇位传承问题时,为何会把朱棣排除在外。而且作为最有能力的竞争者朱棣,为何没有得到父亲的认可。哪怕军功足以保障他的地位,而他还是与皇权无缘。
这就不得不说,帝王家的那点事。每位帝王对于皇位传承的顺序与看法,都是不同的。所谓的立长立嫡还是立贤,都有着自己的想法。看似简单的抉择问题上,却是有着多方面的博弈,从而达成的一种最终的政治妥协。朱棣本事再大,也因为三方面的问题,使得他难以逾越这种鸿沟。
政治平衡的需要。
开国王朝的皇位传承是很慎重的,能否延续朝代的平稳过渡,确保根基稳固,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想政权平稳有序的进行交接,维持明王朝的延续。就必须得与文官集团的利益,达成某种默契的合作。即使是强如朱元璋,也不能改变这一千百年传承的规矩。
秦二世而亡的教训,隋二世而崩亡的惨烈,都是开国之时,没有处理好第二代接力的问题,导致如此强大的两个王朝,轰然倒塌。这样的惨剧,他不想让自己的王朝也出现。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第一代君主并没有很好的平衡这一问题,使得政权交接出现混乱,最终引发暴乱,而导致本就不太稳定的政权基础,出现动荡。
朱元璋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就必须得摆平与群臣之间的政治利益互换,以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说白了就是政治人脉基础。文官集团的强大,即使强如老朱这样的狠人,也是不得不忌惮,即使疯狂打压,还是一茬接一茬的有生力军加入,而他一人的精力也是难以招架。
打天下与坐天下是两码事,武力解决只能屈服一时,如何文治才是长久之道。之前由于太子朱标的存在,使得文武集团都认可,他也不必要去考虑这一点。但太子一死,皇位传承出现动荡,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一定的势力支持,是难以维持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