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2025毛宁发布中国阅兵对比照

2025-09-05 11:04  头条

9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司长毛宁发布1949年与2025年阅兵的对比照,并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和平的坚定力量"。由此联想到九三阅兵空着的1945阅兵车,这些背后凸显了中国在多方面的战略意图和国家形象塑造。

展示实力,宣示和平决心

通过从"马拉山炮"到"覆盖全球"的战略威慑力量的对比,最直观地展现了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这明确宣示:中国有更强实力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也更有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强大军力与"维护和平的坚定力量"的表述相结合,旨在表明中国军事发展的防御性和平目的

塑造叙事,回应国际关切

选择在抗战胜利纪念日而非其他更具"进攻性"意味的时间点举行阅兵并发布对比,是将军力展示历史纪念和平诉求深度绑定。这有助于回击西方不时炒作的"中国威胁论",试图向国际社会说明,中国的强大不是为了侵略扩张,而是为了阻止战争、维护和平,是基于近代屈辱历史的深刻教训和对和平的珍视。

科技强军,凸显体系作战

2025年阅兵按实战化联合作战群编排,展示的是体系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联合作战能力。这对外传递了中国军队不仅装备更新换代,其作战理念指挥体系实战能力也已发生革命性变化,是一支能打赢现代高技术战争的精兵。

凝聚民心,增强国家认同

对比照连接历史与现在,能强烈激发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让民众直观感受到国家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伟大征程,从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提振民族精神。

战略互动,服务大国外交

阅兵及对比照的发布也是一种外交姿态。展示强大且可控的国防力量,本身就是一种战略沟通,旨在影响其他国家的战略计算。有分析认为,此举可能也是在为更高层面的大国互动营造氛围,例如在特定历史时刻促进关键国家间的对话甚至"同框",虽然此类具体安排需以官方发布为准,但阅兵无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国际舞台和交流契机。

从空着的标有1945的阅兵车到1949阅兵照,再到2025阅兵照,前后的对比,融合了历史、现实与未来,交织了实力、意志与理念,旨在清晰传达: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将是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