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过程中,不少采访对象的反馈也是如此,大家认为DeepSeek更具有情感色彩,即便这种感觉同样来自冰冷的算法。也正因如此,很多人把它当成了"树洞",倾诉自己生活中的种种情绪。这种跨时空的智慧联结,让AI超越了工具属性,成为现代人对抗孤独的"数字知己"。
这种"人味儿"是技术上的突破,所以很多人焦虑"文科存在的必要性"。在我看来,这种焦虑大可不必,人们对"人味儿"的追求和呼唤,不恰恰说明人文的重要性吗?毕竟AI再逼真的情感表达,也是人类赋予的。
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敲敲键盘就能召唤AI完成许多工作的时代。与其焦虑被取代或是太依赖,不如摆正心态,当个厉害的"AI玩家",让人类的智慧和宝贵的情感在"机器人"上无限延伸。
街采
受访者杨先生
我用AI查技术资料比较多,可以减轻从网络上大海捞针查找资料的工作量,或者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日常生活中大家也会用AI工具写短文、生成图片和视频。但是深度的处理,我认为AI是做不到的,必须通过人的思考和优化,所以AI工具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受访者亓先生
我认为AI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搞钱"的思路,比如根据自己的专业、工作、生活习惯,推荐一些兼职或者其他的赚钱方式,但是通过AI本身去"搞钱"我觉得并不靠谱。现在网上很多商家,都是利用人们的信息差和猎奇心态,通过兜售教程、布局私域来"割韭菜"。
受访者解先生
我是从事软件开发的,工作中使用AI查找一些行业资讯比较多。在我们业内看来,DeepSeek就是一个普通的AI工具,和以往的语言模型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我觉得我们不必神化它,就把它当成一个便捷工具去使用,没必要花上万元去学习所谓的使用方法。
受访者孙女士(左)
我没有在工作方面用过DeepSeek,但是今年春节假期和家人一起用它玩儿算命,感觉还挺有意思的。不过后来我们发现它算的有点太准了,所以有些怀疑信息泄露的问题,在这方面是比较担心的。我认为这也是将来AI应用普及后值得大家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