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部AI电影登陆院线:70分钟的长片,AI怎么做?(5)

2025-04-25 16:01  钛媒体APP

影视内容方面,除了《海上女王郑一嫂》,FizzDragon还签约了豆瓣小说作者贾洋,计划打造AIGC版《孤独笔记》网剧;短剧方面,除了以《山海经》为蓝本的一系列作品,还涉足科幻题材,制作《月球移民地》等项目;文旅项目方面,则和三星堆博物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及部分高校达成合作;此外,还和覆盖全球数千家电视台、全球广播联盟知名公司Athena联合开发针对影视从业者的AIGC课程、商业化解决方案……

围绕AIGC+影视文旅,FizzDragon进行了多方布局

FizzDragon是一个切面,让外界清晰认识到,AI对影视行业的渗透已经从分散性走向集约式,从镜头生成、辅助拍摄等单个环节放大到整个流程、整条产业链,由点成面,对影视工业产生深刻影响。面对这股不可阻挡的AI潮流,业内的态度也逐步转变,从一开始的绝对抵触,到冷静下来审视、了解继而主动拥抱AI。

一方面,近年来国内国外有许多影片在拍摄中使用了AI技术,影片质量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创作团队倒是收获了实打实的便利。

捅破华语电影票房天花板的《哪吒2》背后,就站着天工异彩和Base Media等业内领先的AI视效公司。哪吒在鼎内冲破封印、重塑肉身那场重头戏,得益于AI对骨骼动力学系统的深度学习能力,才辅助制作出肌肉收缩、皮肤褶皱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就连哪吒毛细血管的崩裂瞬间在大荧幕上都清晰可辨;而片中几场重点打斗戏,哪吒、敖丙等主角"放大招"时的冲击力场面,同样少不了AI粒子模拟等技术的加持。

《哪吒2》当然不是特例。从国内到国外,一大批商业大片、独立电影的制作,均已离不开AI元素:

《流浪地球2》借助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和生成对抗网络等技术"复活"吴孟达、让年过半百的吴京"重返二十岁";《只此青绿》通过AIGC制作一个镜头只需半天,而常规技术手段需要一个星期,大大提高制作效率;好莱坞方面,《美国队长4》用AI工具扫描群众演员数据用于后期合成、《疯狂元素城》使用AI模拟片中流体效果、《瞬息全宇宙》用AI来处理特效镜头以提高渲染效率、《粗野派》用AI调试演员口音,用途越来越广泛……

中外多部大片都在制作中使用了AI技术

从这些案例中也可以看到,业内也好,普通观众也罢,对经由AI处理的镜头也没有原先这么抵触。早前,Disney+只是用AI生成剧集《秘密入侵》的片头,就遭到网友和从业者的疯狂抵制;如今,《流浪地球2》、《哪吒2》狂卷票房,《粗野派》、《瞬息全宇宙》横扫奥斯卡,受到业内和市场的一致认可。

一众业内大咖对AI的态度,也正是在一系列案例的影响下,悄然发生转变。向来走在技术前沿的詹姆斯·卡梅隆,在近日作客一档播客节目时对AI在视效处理上的应用前景表示乐观,认为AI能显著降低成本,对于追求视觉效果、不愿向时间妥协又要应对制片方压力的创作者来说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