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这种外形设计,给苏-57的机腹位置造成了大量的复杂外形曲线,使得整个发动机部分都显得特别突出。而且这种布局,导致整个内部弹舱的空间极为狭窄,容纳空空导弹都显得捉襟见肘。这些复杂曲线,简直就是雷达波的最好回弹目标。所以,当苏-57战斗机在实战中位于上方时,其雷达隐身性能必然会大打折扣。
由于这种气动布局的影响,苏-57安装中距离空空导弹都十分费劲,当然也就无法采用近距离格斗弹安装在侧弹舱的设计了。所以苏-57只能被迫把近距离格斗弹,安装在了机翼下方的鼓包里,但这又会反过来影响气动外形和隐身性能。另外,苏-57在许多粗糙加工,简直让人感觉是一帮外行干的。比如苏-57的座舱盖没有进行锯齿状的低RCS处理。从正面看去,几乎可以直接看到进气道里面的发动机扇叶。又比如机身上表面容纳感知设备的部分,居然直接突出了整个机身上部表面,形成了一个鼓包。诸如以上种种,都是对雷达隐身性能的严重破坏。
▲苏-57的大铆钉,图片来源:网络
另外,根据俄罗斯官方发布的许多照片显示,苏-57在原型机阶段,甚至出现过机翼上大量裸露铆钉,机腹两边的弹舱舱盖对不整齐,甚至是机身蒙皮的缝隙都大的能塞进去手指头的事情。俄罗斯如此粗糙的加工程度,真让人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一架第五代战斗机。毕竟在现代空战中,细节往往意味着战斗力。一颗螺丝钉,甚至都能够让一架价值几亿美元的五代机在空战中落败。而俄罗斯人却对此显得满不在乎,加工的工厂似乎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在生产,而对于这样的产品,验收部门居然也能够通过,实在令人感觉到匪夷所思。
当然了,上述的一些问题在苏-57的量产型号上都做了一定的修正。俄罗斯派了一架原型机来中国参展,而且上述问题又早就为人所知,所以俄方估计没有太多隐身性能方面的顾虑。
▲苏-57,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