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熬夜蹲守、疯狂刷新的"双11"狂欢夜,正逐渐回归平常日子里的购物车时光。
"今年的'双11'开始得很早,但与往年相比氛围又没那么浓烈。"一位财经研究专家在朋友圈这样写道。走过17个年头的"双11",已经从最初的销量奇迹创造者,演变为中国消费市场的理性缩影。

周期拉长、规则简化、理性回归,成为2025年"双11"的关键词。从9月30日苏宁易购启动大促开始,京东、抖音、天猫等平台相继开启促销活动,主要电商平台的"双11"周期平均超过30天,最长甚至达到57天。
改变的不只是时间,还有消费者的心态和商业的本质。
01 理性消费:告别"剁手"冲动
"周期长点挺好,不用等预售,也不用熬夜等到11号下单,物流也快了,买东西更从容。"郑州的李梦玲道出了许多消费者的心声。
"狂欢式购物"逐渐回归理性消费,成为今年"双11"的显著特征。消费者们不再被"打折""优惠"等字眼轻易打动,而是更加注重消费的性价比和实用性。

促销规则也化繁为简。各平台不约而同地从复杂玩法回归简单模式,"官方直降""一件立减""无需凑单"取代了过往令人眼花缭乱的"奥数题"。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李鸣涛分析:"人们越来越以'平常心'看待'双11',背后是消费者从'价格敏感'到追求品质和理性消费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