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冲击下宏观政策如何提速加码?多方面分析(2)

2025-04-11 13:44  第一财经

考虑到对美出口在中国出口中占比相对有限,即使后续美国对中国加征更高的关税,其效果也将边际递减,很难扩大实质性影响。但如果再将另外两个变量也考虑在内,即美国极力封堵中国对东盟、墨西哥等"贸易中转站"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的影响,大规模贸易战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各国需求萎缩,则中国出口实际下滑程度有可能进一步放大。

随着出口受阻,消费和投资领域也将出现连锁效应。

尽管如此,对美国"对等关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不应过分悲观,我们仍应理性地看到,中国出口产业仍具有很大的优势和韧性。

一是中国出口对美国依赖已相对较低。特朗普第一任内,平均关税水平从3.1%抬升至21.2%左右,对中国冲击较明显。经过多年调整,对美出口在中国总出口中占比已从超过20%降至15%以下,新的冲击影响程度相对有限。

二是中国具备全产业链和中高端制造业竞争优势。近年来以"新三样"为代表的中高端制造业对于稳出口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目前中国出口产品的90%为具有较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仅占出口比重的约10%。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预测,到203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全球占比有望由目前的35%进一步升至45%,美、日、德分别降至11%、5%、3%,届时优势将更加巩固。

三是中国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从出口总量看,除美国市场外,东盟、欧盟、日本、韩国、印度、拉美、非洲规模也较为可观。2024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中国外贸总值近50%,较2014年的26%增长近一倍。随着RCEP、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以及中国与越来越多的欧洲、拉美和中东国家高标准双边自贸协定不断落地、深化、提级,未来中国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规模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四是中国贸易创新有助于提升出口竞争力。中国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态势明显,跨境电商、新型离岸贸易等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加速涌现。

五是中国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谈判和应对经验。中美在贸易领域的博弈不仅体现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拜登任内并没有取消特朗普对华商品加征的大部分关税,反而频繁运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手段试图限制更多中国商品进入美国。中国已拥有了丰富的应对经验和心理准备。在国家层面,中国拥有稀有金属出口管制、去美元化等多种手段反击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在微观层面,中国企业也不断通过"出海"、开拓多元化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等策略来灵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