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拉来艘补给船,也来闯南海!

2025-11-05 09:17  头条

为了在南海刷存在感,英国真是什么都做得出来。

一艘在1986年建造,服役近四十年的英国补给船,也被他们拉出来充门面了。

这艘名为"潮泉"号的舰队油船,十月底悄然出现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执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

为何昔日的海上霸主,如今只能派出这样一艘航速缓慢、设备陈旧的老船来南海展示存在?

与此同时,另一个画面同样引人深思。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在南海活动期间,不仅需要挪威护卫舰的协助护航,还始终处于中国海军舰艇的密切监视之下。

这两个场景,已经完整勾勒出了英国海军如今的真实处境。

这不禁让人想到76年前的一幕。

1949年4月,英国"紫石英"号护卫舰不顾解放军的警告,强行沿着长江逆流而上。

最后解放军果断开火将其重创,这场交锋也因此被历史学家视为一个时代的终结。

曾经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在解放军的炮声下不得不承认他们已经衰退的现实。

如今相似的剧情又在南海重演。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英国海军与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

当年威风凛凛的皇家海军,如今只能派出一艘主要用于补给燃料的辅助舰船来执行"威慑任务"。

而他们这种"力不从心",其实早有征兆。

今年年初,英国国防部宣布将提前退役"海神之子"号两栖攻击舰,但是替代舰至少要等到2030年后才能服役。

新型的31型护卫舰因为预算压力,不得不降低配置标准。

这种捉襟见肘的窘境在南海表现得尤为明显。

英国航母打击群此次远东之行,不得不借调挪威护卫舰协助护航。

而"潮泉"号在整个航行过程中,不仅要为本国舰艇服务,还时常需要为盟国舰船提供补给。这种"共享后勤"的模式,虽然被包装成国际合作,但其实暴露了英国海军远洋部署能力的严重不足。

不仅如此,观察"潮泉"号的航行路线还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

该舰选择绕行非洲好望角前往亚洲,而不是通过更快捷的苏伊士运河-红海航线。

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是因为英国担心红海地区的安全形势,不敢冒险穿越红海。

这种避重就轻的航行路线,与其宣称的"维护航行自由"宗旨显然是不一致的。

一边高调宣称要维护海洋秩序,一边却要避开潜在风险区域,这种矛盾的选择,反映了英国当前的实力与野心之间的差距。

当英国只能派出补给船进行象征性巡航的时候,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舰艇正以充沛的数量进行常态化战备巡逻。

对于这次英国补给舰"勇闯南海"的事情,咱们的回应只有十分简短的一句话:"任何搅局南海的活动,尽在掌握。"

这已经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态度和实力。

反倒是英国自己,选择派遣"潮泉"号这样的老旧辅助舰船来南海,直接反映了英国决策层的一种矛盾心态。

他们既希望维持全球大国的形象,又受制于实际能力的局限。

这种矛盾导致英国海军的南海行动既不彻底又缺乏说服力。

甚至说的更加直白一点,他们的"自由航行"成了一个活脱脱的笑话,所谓支持菲律宾的论调也让人觉得可笑。

最近几年,英国频繁派船只来南海、台海等地刷存在感,无非是昔日帝国试图重温旧梦。

可问题是,他们手中的工具已经陈旧不堪,如今面对的世界格局也和当初完全不同。

如果英国继续执迷不悟,妄想重新成为海上"霸主",试图通过挑战中国来展示他们的雄心,那最后的教训,恐怕会比1949年更加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