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外,除了银行自身的成本与风险考量,储户需求的变化也成为重要推手。王润石认为,目前储户对于5年期定期存款产品需求不足。"由于利率走势存在不确定性,且目前价格较之前已经大幅下降,普通储户对超长期限存款的需求也大幅降低。目前市场上存在3年期与5年期利率倒挂,也是银行对长期资金的谨慎态度,这种倒挂进一步降低了储户存5年期的意愿,促使逐步取消该产品,转而主推性价比更高的短期存款。"
"同时,这也是监管导向,监管部门鼓励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优化负债结构,减少高息揽储行为,降低负债成本,为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留出足够空间,也降低资金收益、期限错配对中小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王润石说。
尽管目前只是部分银行取消5年期定存,但业内认为这将成为长期趋势。杨海平分析了银行策略调整的三大原因:其一,商业银行对利率下调趋势的预期仍较为一致,特别是在近期降准预期有所增强的背景下。其二,部分银行存款增长较好,在此前提下,付息负债成本管控目标取代流动性目标成为首要目标。其三,商业银行为了保持净息差水平,采取了更加灵活的资产负债配置策略,进一步强化对被动负债的主动管理。
王润石认为,5年期存款取消是长期趋势,但不同银行策略分化,部分大型银行根据客户需求可能保留少量5年期存款(如针对特定客户或大额存单),但利率会保持低位,主要作为长期负债产品的配置。"中小银行若面临存款增长压力,可能阶段性重启高息5年期产品(如揽储时点),但常态下会更依赖短期存款和同业资金。若未来利率长期下行,银行是没有动力提供高成本长期存款的;随着国家鼓励加大对中长期资本市场投入的政策导向,客户也会转向理财、保险、基金,进一步倒逼银行调整负债产品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