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内蒙古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发布公告称,取消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是业内鲜少明确取消5年期定存产品的案例。
同时,《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的产品列表中已经没有5年期存款的选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变化是银行业在净息差持续收窄背景下的主动调整,旨在缓解负债端成本压力,应对强烈的降息预期。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深化与监管政策引导,银行正加速优化负债结构,逐步减少长期高成本存款占比,推动资金投向更灵活、高效的领域。
在这一过程中,储户的资产配置逻辑也需相应转变,从单一依赖长期定存转向多元化、阶梯化的财富管理策略。
取消5年期定存成长期趋势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王润石认为,部分银行不再提供5年期存款的原因主要是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管理的需要。5年期存款的长期资金成本较高,而当前经济环境下,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更倾向于吸收短期资金以保持灵活性,降低长期利率风险。若未来降息预期较强,提前锁定高成本的5年期存款对银行不利。
"目前放贷都很难了,没有合适的项目,揽储也没有动力。"某民营银行人士坦言,在信贷需求放缓的背景下,银行吸收长期高成本存款的意愿自然下降,转而更倾向于吸收短期资金,以降低利率风险和资金成本。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从利率预期角度进一步分析,基于利率下调的预期,通过对产品或者利率定价的调整对存款行为进行主动调节引导,以缩短负债的平均到期时间,增加重定价的机动性。这与此前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倒挂的逻辑是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