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10年后将迎死亡高峰,这四类慢病人群最危险

2025-11-18 10:47  头条

人这一生,从出生就开始往终点走。只是,路上有的人走得快,有的人慢。而慢病,就像鞋里进了沙子,走得越久,磨得越疼,走不了多远就得歇脚。有研究预测,2035年前后,我国将迎来一波"死亡高峰",与慢性病脱不开干系。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实打实的数据推出来的。国家卫健委在多项人口健康监测中早有暗示,我国慢病患病率已达 88.5%,而60岁以上人群中,三种以上慢病共存的比例超过三成。这几年,大伙活得是长了,可活得好不好,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慢病,不是病来如山倒,而是病去如抽丝。它耗的是人,拖的是命。尤其下面这四类人群,最容易在未来10年里摊上大事。

"慢病"这个词,翻来覆去看着不起眼,其实背后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慢阻肺这些"老磨子",专磨人一辈子。

第一类:高血压人群,最怕"看着没事,其实是雷"

高血压就像家里老水管,平时滴水不漏,一旦爆了,那可不是换根管就完事了。

咱们身边不少人,血压高得都上160了,还嬉皮笑脸地说:"我这人没啥毛病。"可医生心里清楚,血压一旦超过140/90,器官就开始慢慢受损,最先遭殃的,是心、脑、肾。

高血压不是吓人的病,可怕的是它不疼不痒,一旦发作就是脑出血、心梗、肾衰竭。有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因高血压并发症死亡的人数超250万,这不是个小数目。

有个"老理儿"说得好:"高血压不是不管你,是它管你得悄无声息。"你若不管它,它迟早让你躺下。

第二类:糖尿病人群,命不是病吃掉的,是自己吓出来的

糖尿病这毛病,真不是光戒糖那么简单。它就像个"内鬼",每天在身体里耗着器官。

很多人一听糖尿病,就觉得"我不吃糖,怕啥?"可要命的是,糖尿病影响的是血管和神经,最容易引发视网膜病变、肾衰、截肢,甚至昏迷。

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4亿,其中超过50%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病了。更可怕的是,糖前期人群已超过5亿,他们大多还没意识到胰岛功能已经在走下坡路。

糖尿病最怕"拖",一拖十年,肾坏了、眼瞎了、腿没了,那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一项2023年的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比健康人高出近两倍,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

老百姓常说一句话:"糖尿病不是病,是命根子出毛病。"你不把它当回事,它就真来要你的命。

第三类:慢阻肺患者,日子过得像背着口破风箱

说句实在话,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比癌症患者还难熬。

一口气喘不上来,哪怕你什么都不做,就坐着,也像是爬了三层楼。慢阻肺现在在我国有近1亿患者,很多人连"慢阻肺"是啥都不知道,只当是"老咳嗽""支气管炎"。

但医学上早就明确,慢阻肺是不可逆的肺功能损害。一旦确诊,肺就像个破旧的风箱,怎么也打不出新风。

慢阻肺的死亡率排名全球前五,且中国的死亡人数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这病最怕冬天,最怕感冒,一着凉就可能直接住进ICU。

它不是突然要命,而是天天耗命。喘一口气都困难,那滋味儿,只有患者自己知道。

第四类: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走着走着就倒下了

心脑血管病,说白了就是身体"线路老化"。血管堵了,心供不上血,脑断了氧,一堵就是命门。

我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相当于每分钟有6个人没了命。尤其是心梗和脑卒中,发作快、进展急、死亡率高。

你别看有些人平时健步如飞,一到某天突然胸口一闷、眼前一黑,就倒下了。心梗、脑梗的发病,很多都"没预兆",但其实身体早就给过信号,只是你没听懂。

很多人以为年轻就保险,其实现在的发病群体早已提前了10年。有研究显示,35岁到50岁之间的心梗发生率在近十年翻了一番。

心脑血管病最怕"拖",一个"拖"字,耽误的是黄金时间,断送的是一条命。

这些慢病背后,是一个更大的隐患:共病

很多人搞不清楚,慢病不是单打独斗,它们是"拉帮结派"。高血压的人常常有糖尿病,糖尿病人基本都有血脂异常,然后一起把心脑血管拖垮。

这叫"共病",意思是多个慢病同时存在,互相影响。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人中,拥有三种以上慢病的人占比超过33%。

共病的危险在于,它让医生也束手无策。你控制血糖,血压飙了;你降压,肾功能又掉了。治一个伤三个,像是在走钢丝。

而且共病人群的住院率、致残率、死亡率都远高于单病人群。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医保数据一条条堆出来的。

老百姓常说"屋漏偏逢连夜雨",慢病到了共病阶段,就是雨里加雷,雷里还带火。

慢病管理不能等,得像管账一样精明

现在的慢病管理,不能再靠"忍着""拖着""靠缘分"。得像会计记账一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血压多少,血糖多少,血脂多少,肝肾功能怎样,都得有数,不能糊涂。有个术语叫"慢病自我管理",听着高深,其实说白了就是:吃啥药、啥时候吃、吃了有没有副作用,自己得心里有底。

国家卫健委在2024年已经明确提出,慢病患者要建立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实现动态跟踪管理。这不是"好听"的事儿,而是"活得久"的事儿。

而且慢病的干预越早越好,哪怕是"糖前期""高血压前期",只要你肯动手,结局就能不一样。

就像种地一样,病是草,命是苗。你不拔草,草就把苗给缠死。

健康这事儿,得自己上心,不是医院能包圆儿的

别把命交给医院,也别把健康寄托在"有医保"上。慢病不是住几次院能治好的,它得天天管、日日防。

饮食、运动、监测、用药,每一样都得上心,不能偷懒。尤其是家里有慢病史的,别觉得"我还年轻",慢病是跑得慢,但追得紧,一旦追上来,就是一辈子的事儿。

一句话,慢病是命里的债,不还不行,早还不苦。你偷懒一天,它就跟你记上一笔账,等你老了,一起算总账。

别等到那一天,才想起早年的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