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明天,不是靠"造新武器"就能解决的
这几年,美军一直把"技术领先"挂在嘴边,仿佛只要再造出一种"黑科技",就能让对手望而却步,但现实却一次次泼来冷水,从F-35的持续故障,到无人机项目的集体迷航,美军正陷入一种"创新焦虑症",技术搞了不少,真正能打仗的没几个。
无人机计划的失败,再次暴露了一个老问题,从实验室到战场的"最后一公里",美军一直走不通,技术人员在硅谷开发布会时信心满满,作战部队在中东或印太地区却连系统都连不上,研发和实战脱节,不是今天才有的问题,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更棘手的是预算结构,传统装备维护、新技术研发、全球部署开支,这三座大山压得五角大楼喘不过气。
你要保传统装备,就得压缩新项目,你要推新技术,就得削减海外部署,这不是简单的财务分配问题,而是战略方向的选择,特朗普政府虽然嘴上说要"重振军力",可真到掏钱的时候,也是精打细算。
与此同时,全球安全格局也在悄然转变,美军原本的全球部署模式,现在显得有些"摊子太大",从欧洲到中东再到亚太,每个地方都要驻军,每个地区都要维稳。
可问题是,资源有限,兵力有限,哪能什么都管得过来?这场无人机项目的失败,反倒成了一个信号,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美国的全球军力布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