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朱拉尼访问莫斯科,与普京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闭门会谈。
消息一出,网络上满是嘲讽普京的声音,毕竟,朱拉尼对俄罗斯态度强硬,你还同意他来访?何况你俩还是仇人。普京的举动看起来有点怂。
舆论纷纷认定,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令普京对叙利亚没办法了,只能让步。
甚至有人说,普京可能同意交出阿萨德。
然而,事情很快出现了180度大反转。
与普京会谈后,朱拉尼不仅同意俄罗斯保留赫梅米姆和塔尔图斯两个军事基地,还主动提议,俄军在库奈特拉省再设立一个军事基地。
能保住原有的两个基地就不错了,怎么还能增加一个?
因为朱拉尼别无选择。
以色列对叙利亚领土的侵占从未停止,比如,11月3日,IDF又在库奈特拉省占领了三个村,整个库奈特拉省已被蚕食过半。
同时,以色列强硬推进"缓冲区计划"。
今年7月14日,苏韦达省爆发内乱,德鲁兹人群体与贝都因部落,爆发激烈冲突。朱拉尼试图抓住这一契机,调派军队南下,一举实现对该省的全面控制。
以色列方面,立刻对叙利亚总统府、国防部大楼等核心政府建筑实施轰炸,以示警告。在以色列的压力下,朱拉尼被迫放弃南下。
土耳其也不是省油的灯。
自2015年以来,土耳其陆续占领了叙利亚1.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且没有归还的意向,如果有机会占领更多,土耳其不会拒绝。
加之前文提到,土耳其在叙境内已部署约两万军队,使得其对叙利亚的影响力非常大。
今年9月25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埃尔多安时,对身后的内阁成员表示,"他(埃尔多安)接管了叙利亚"。
面对南北两线的压力,朱拉尼想要自保,必须引入更多的外部势力。
因此,俄罗斯不仅保住了两个基地,还得到了在库奈特拉省设立新军事基地的许可。朱拉尼这么做,是希望"俄以两国"在戈兰高地较劲。
朱拉尼还同意,俄罗斯重启在叙利亚东北部卡什米利机场的军事基地。
"阿萨德执政"期间,俄军常年在这座基地驻有100多名官兵,让俄罗斯重启这一基地,明显是想借俄罗斯的力量,牵制土耳其。

朱拉尼从莫斯科回来后,两国的合作节奏加快。
10月23日,一艘名为"南极"号的油轮,装载着75万桶原油,缓缓驶入叙利亚的巴尼亚斯港,这批原油的源头,正是俄罗斯。
阿萨德政权倒台的关键,是油田区被库尔德人控制,导致本方控制区内能源供应中断,经济陷入绝境。
而朱拉尼的困境,与阿萨德相似。
目前,朱拉尼政府控制区域的能源短缺问题极为严峻,大部分城市,每天仅能保障两小时供电,民生与工业运转都受到严重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