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瞧这个看起来没什么意义的动作,让机器人站上街头发糖果,特斯拉就用了近五年的时间。
2021 年,在特斯拉的 AI Day 上,马斯克第一次把"人形机器人"搬到大屏幕上。只是当时机器人并不真的存在在物理世界,马斯克安排了一位穿着白色机器人服装的演员上台跳了一支舞,当时这个安排还大受嘲讽,不过这个发布会表达了马斯克对机器人这个概念的最初愿景:特斯拉要做的从来不是只能重复一个机械性动作的机器,而是一个能理解世界运作的智能体。

一年后,第一版真正的 Optimus 亮相了。
它能走路,动作有些笨拙,像一只刚学站立的长颈,小心翼翼、摇摇晃晃。可它的意义非常大,这只机器人由电驱动,不依赖液压结构,这意味着未来可量产、可降本、可以安全进入人类生活场景。
到了 2023 年,Optimus 开始变"聪明",特斯拉给它接上了与自动驾驶同源的视觉识别系统 + 神经网络模型。它能自己识别物体,分辨不同形状的物品、执行"放稳、夹取、移动"的基本操作。
Optimus 还当众表演了一个折衣服,这个需要柔性操控 + 力控制 + 实时视觉反馈的超复杂动作也是此前传统工业机器人无法想象的。
形势一片大好,Optimus 也传来量产计划,结果,机器人开始"难产"。

Optimus 的量产计划已经出现了三次推迟的节点:
第一次是在 2023 年,Optimus 原计划在 2024 年实现"首批出货",但由于基础运动控制算法未达标,被推迟一年;
第二次是在 2024 年底,量产目标被下调至 2025 年试产数千台;
第三次是现在--特斯拉再次被爆出暂停Optimus的量产。
在三季度的财报会议上,马斯特也没有避讳聊起了量产机器人的难题:我们没有现成的供应链。
就拿造车和造机器人来对比,如果你走进一家造车工厂,你会看到一种高度协同的分工景象:电机、传感器、车灯、线束、座椅……所有零件都有成熟的供应商、有标准化接口、有替换方案、有成本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