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岛上的"台独"分裂势力跳得很欢。
赖清德在公开场合的演讲中,多次渲染"大陆军事威胁",扬言要以"民主"对抗"威权",称自己要做好"对抗大陆"、"增加防卫预算来保护台湾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让台湾企业走向全球"这三大"使命"。在九三大阅兵结束后,赖清德还管不住嘴,称"台湾地区从来不用枪杆子保护政权"。
最近几天,赖清德在台湾高校开办所谓的"安倍晋三研究中心",称台湾地区的和平"归功于安倍晋三"。
国防部定调
9月25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赖清德之流谋'独'挑衅,是台海和平的最大威胁。我们正告,'台独首恶分子'及其分裂行径,必将受到历史和法律的严惩。"这一表述与此前"台独顽固分子"的定性形成显著差异,凸显大陆对赖清德个人责任的精准锁定。
大陆已将赖清德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依据《反分裂国家法》及《刑法》,对其适用终身追责原则。
国防部同步释放信号:解放军东部战区在福建舰过航台湾海峡期间,组织海空兵力对美英军舰实施全程跟监警戒,并首次公开演练"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战术。这种"法律定性+军事威慑"的组合拳,直接针对赖清德当局"以武谋独"的幻想。
数据显示,赖清德上任以来,台军防务预算年均增长12%,2025年达GDP的3.2%,但解放军在台海方向的军力部署已形成压倒性优势。
台防务部门承认,福建舰编队过航期间,解放军出动22架次军机、10艘次舰艇实施包围演练,台军雷达站被迫进入24小时战备状态。这种力量对比的逆转,使国防部的警告更具现实压迫感。
福建舰实战化部署
9月11日清晨,福建舰在杭州号、济南号两艘055型导弹驱逐舰的护卫下,首次以战斗编队形式穿越台湾海峡。这艘满载排水量8万吨的电磁弹射航母,未悬挂试航信号旗,表明其已进入服役前最后测试阶段。
日本防卫省发布的航拍照片显示,福建舰甲板上的三道电磁弹射轨道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舰岛紧凑设计凸显信息化作战特征。
技术突破层面,福建舰搭载的电磁弹射系统实现两大跨越:弹射效率较传统蒸汽弹射提升30%,故障率低于5%,远优于美军福特号航母20%的故障率;支持歼-15T重型舰载机、歼-35隐身战机、空警-600预警机同时起降,形成"重型制空+隐身突击+态势感知"的完整作战链条。
其中,空警-600的600公里探测距离,较美军E-2D预警机多出50公里,标志着中国海军首次在预警领域实现对美技术反超。
战略威慑层面,福建舰选择经台湾海峡南下,具有双重意义:台湾海峡是连接东海与南海的战略通道,福建舰的过航直接宣示中国对这一水域的主权;编队在穿越期间实施海空联合演练,22架次军机突破"海峡中线",10艘舰艇形成包围态势,模拟对台岛关键目标的精确打击。
这种"技术展示+战术验证"的模式,向"台独"势力传递明确信号:解放军已具备跨海作战的体系化能力。
赖清德政策转向
面对大陆的军事压力,赖清德的政策表述出现戏剧性转折。9月12日,他在三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上提出"两岸交流四大前提":对等尊严、维护主权、理解立场、深化合作。这一表述与此前"决不投降"的强硬姿态形成鲜明对比,但细究其内容,实为"台独"立场的伪装。
例如,赖清德要求"对等尊严",本质是试图将台湾地区视为"独立政治实体",否定一个中国原则;其提出的"维护主权",实为继续推进"去中国化"教育,阻挠两岸历史记忆的融合。
这种"口头缓和、行动挑衅"的双重策略,暴露其政策的核心矛盾:既需缓解岛内对"武统"的恐惧,又不敢放弃"台独"路线。
数据揭示这种策略的失效。台湾民意基金会最新民调显示,赖清德支持率已跌至32.7%,不满意度达63%,创民进党当局任内新低。更严峻的是,国民党主席候选人高呼"我们是中国人",统派声音在岛内逐渐抬头。
这种民意转向,与赖清德推动的"文化台独"形成直接冲突--其当局阻挠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活动,威胁处罚参与两岸学术研讨会的学者,进一步割裂台湾与中华文化的联系。
国际格局变动:美国战略收缩与区域力量重组
赖清德政策的困境,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9月20日,特朗普政府以"贸易协议优先"为由,取消4亿美元对台军售,这是美国首次因经济利益暂停对台军事支持。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随后表示"不寻求与中国冲突",暗示美国可能重新评估对台承诺。
这种转变,与解放军在台海的常态化军事存在直接相关--自2022年佩洛西窜台以来,解放军海空巡航频次提升300%,台军防务压力指数级增长。
日本加速那霸基地扩建,计划部署更多F-35B战机;菲律宾则调整南海政策,表示"愿在尊重中国主权前提下开展合作"。这种"美国后撤、区域国家调整"的格局,使赖清德依赖的"国际支持"愈发脆弱。
历史逻辑的重塑
福建舰的技术突破,本质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缩影。从20年前羡慕美军航母,到如今拥有电磁弹射航母、五代隐身战机、先进预警机的完整体系,中国海军实现了从近海防御到远洋作战的质变。
这种技术代差的消失,直接改变台海军事平衡--解放军航母战斗群作战半径突破第一岛链,直达第二岛链外围,使"台独"势力的生存空间被压缩至极限。
历史规律显示,实力对比的根本性改变,必然推动政治格局的重塑。当福建舰的舰载机在电视画面中翱翔,当空警-600的探测距离成为热门话题,台湾民众对"统一"的认知正在发生转变。最新民调显示,62%的台湾青年认为"两岸最终将统一",这一数据较三年前提升28个百分点。
2025年的台海局势,是技术、军事、政治与历史的复杂交织。国防部对赖清德的定性、福建舰的实战化部署、赖清德政策的矛盾表演、美国战略的收缩,共同构成一幅清晰的图景: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永恒的。
当电磁弹射器的轰鸣声穿透海峡,当舰载机的尾焰划破长空,历史的车轮正不可逆转地驶向民族复兴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