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市早苗提出涉台极端言论,随后引发了中方的严厉警告,在11日,她竟然明确表示"无意撤回发言",摆出一副坚持"既定立场"的架势。

面对这种不知悔改的嘴脸,中方可以说是火力全开,不仅在外交上召见日方,更是明确表示,若是日本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就等于侵略。
而面对侵略者,中方必然会毫不犹豫的对其进行迎头痛击。而根据最新消息显示,日本的调门开始改变。15日,官房长官木原稔的回应不再是重复所谓"既定立场",而是首次承认中日双方"认知有差异",并强调"多层次沟通"的重要性。

从"坚持己见"到承认"认知差异",这一表述的转变绝非外交辞令的简单轮换,其背后折射出日本政府内部在对华战略风险评估上出现了分歧与动摇。
它等于变相承认,中方的反应强度超出了日方的预估,迫使日方不得不从对抗性的挑衅,转向寻求沟通渠道的"辩解"。
紧随官方表态的软化,是日本高层人士纷纷出面为局势降温的"求和"信号。
就在木原稔表态的同一天,自民党内的重要人物、政调会长小林鹰之在秋田县公开呼吁"应该冷静对待",并表示要继续对话以实现"建设性、稳定的日中关系"。

高层人士在短时间内接连出面强调"冷静"与"对话",绝非偶然。
此举表明日方在承受了中方的第一轮反制压力后,已清晰地预见到事态升级可能带来的不可控后果,从而产生了明显的战略慌乱。
那么日本为什么开始慌了呢?
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担心经济受损。
因为就在14日,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就发布了"避免前往日本"的安全提醒,这条提醒,实际上就是一记精准的经济敲打。
说白了,如果中国游客"用脚投票",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日本近年来苦心经营的经济复苏支柱之一,将面临坍塌风险。

除此之外,日本肯定也担心自己在地缘政治中沦为"弃子"。
因为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激进姿态,就是企图捆绑美国,在亚太地区对中国进行牵制。
但政治永远都是现实且残酷的,更何况,大国博弈瞬息万变。
一旦情况不对劲,美国只会把日本当成是战略牺牲品。
要知道,在中日激烈交锋之际,特朗普的选择,却是直接跟高市早苗的言论划清界限,甚至还吐槽盟友也不是盟友。

所以,日本肯定也有这方面的担忧。
虽然日本挑衅的背后,肯定有美国的影子。
可美国不敢明目张胆的跟着高市早苗炒作介入台海问题,其实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而且高市早苗的挑衅言论,不仅触怒了中国,地区内其它国家,肯定也会对他们提高警惕,到时候,日本可能面临的,就是多面树敌的状态。
总结来看,面对日本这个国家,该强硬的时候必须强硬,在核心问题上,绝不能让其存在侥幸的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