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介入台海,日本全国都有沦为战场的风险;一旦开始玩火,火势如何延烧,并不由玩火者决定

2025-11-16 15:51  头条

就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宣称台海有事可能触发日本集体自卫权后,引发了中日外交地震。中方连续发出严厉警告,不过高市早苗仍然拒绝收回言论,11月16日,中方反制进一步升级,一方面,《解放军报》发布了文章《叫嚣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只会把日本引向不归歧途》。文章直接指出,日本若武力介入台海,日本全国都有沦为战场的风险,与此同时,中国海警1307舰艇编队已经先行出动,在钓鱼岛领海内进行巡航。

面对高市早苗一意孤行,拒绝收回言论,此举在日本国内也引发抗议,11月15日,东京首相官邸前,百余日本民众高举"高市下台"标语,呼吁高市早苗下台,称她"不配当首相""我们不要军备扩张,而是民生"。

事件的起因,还是高市早苗的争议言论,她在11月7日的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声称,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动用军舰或武力封锁,可能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自卫队可行使集体自卫权应对。这是日本在任首相首次明确表态可能武力介入台海。要知道,历届日本首相从来都不会如此明确妄言台海问题,就连她师傅安倍晋三也只是下台后提了一提,结局也是可想而知。

对此,中方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多个部门发出警告,11月13日,中国军号发布6张英日语海报,明确表示"武力介入台海,中方迎头痛击"。同日,055型驱逐舰鞍山舰穿越大隅海峡,抵达日本近海,展示中国军力的前沿存在。11月16日,中国海警1307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而高市早苗上任首相不到一个月,就引发如此严重外交风波,主要原因,还是她是日本右翼政治生态的必然产物,不过,她还是低估了中方反制的决心和能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徐永智在《解放军报》撰文指出,日本政客没有告诉国民武力介入台海的真实代价:一是恶化自身周边环境,二是全国有沦为战场的风险,三是再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目前,中国有多层次反制,在外交层面,中方主动出击。在军事层面,中国军方采取"以打促谈"的策略。055大驱鞍山舰穿越的大隅海峡,是1895年甲午战争日本舰队出击的路线,如今中国舰队反向巡航,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在海警层面,中国已实现从"外交抗议"到"实质管控"的转变。钓鱼岛海域的巡航不再是简单的宣示主权,而是实实在在的行政管辖。

而高市早苗的言论,即便在日本国内也遭遇强烈反弹。11月15日的民众抗议,呼吁高市回去睡觉,尽快下台吧,不要扩张军备,而是要关注民生。

日本企业界同样忧心忡忡。2025年1-6月,中日贸易额达1521.97亿美元,日本车企如丰田本田30%的全球销量依赖中国市场。武力介入台海将摧毁这些经济纽带,因此企业界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担忧。这些内部分歧表明高市早苗的挑衅言论并未形成国内共识,反而激化了日本社会的政治对立。

当前危机与历史有惊人相似之处。日本再次以"存亡危机"为借口,准备介入台海,令人想起过去的历史悲剧。薛剑总领事的"死亡之路"警告,以及中国军号海报中"必将击退"的表述,都带有历史回响。1945年日本投降时,中国军方曾用日语发布受降公告,如今同款语言警告,暗含历史轮回的隐喻。

无论如何,高市早苗如果不收回言论,还将面临中方的反制,以及内外压力。在党内,她需平衡各方利益,在党外,民众抗议可能扩大。中方已表明立场,下一步取决于日方行动。

就算在台海问题上,连美国都不敢越线半步,特朗普在回应记者提问时,甚至称日本不是朋友,那么试问,日本凭什么觉得能够替代美国,成为台海问题上的最大危机制造者?

还是那句话,中方将继续加强在钓鱼岛的实质管控,东京街头抗议民众的标语已经说明一切,这场由高市早苗点燃的政治火焰,最终只能是反噬其自身,玩火者必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