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乐上任首月少林寺的变与不变:生意少了,喧闹还在(5)

2025-08-29 15:21  时代周报

印乐对于修行的态度曾在媒体报道中有过体现。

2006年,河南日报在《白马寺扩建的猜想》中提及,寺庙收入单一,只有门票和少量的社会捐资,一年总共1700万元,印乐有意在东侧建设佛学院、如意寮,在北边规划白马戒坛、万佛殿、法堂、三身塔等建筑,累计需要资金超过1.5亿元。

印乐在采访中强调,尽管白马寺缺少资金,但增设建筑并不为了获利。他说,白马寺需要发展,但不管发展到何时,佛教都要保持传统特色。

彼时,50公里外的少林寺已经在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好了"少林药局",医疗卫生职业许可证也顺利申请,少林寺的商业版图轮廓逐渐清晰。

也是2006年,释永信收下了登封市赠与价值100万元的大众越野车,理由是"发展旅游突出贡献奖"。出家之人坐拥百万豪车,让少林寺陷入名利场的舆论旋涡。

在少林寺商业扩张中,白马寺犹如一股清流。

8月中旬,白马寺一位僧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讲述了印乐的一些管理细节。

白马寺,免费供水的茶台

有次印乐在寺庙内巡视时,发现茶台上水壶已空,香客接不出水,于是主动跑到课堂给香客送去了瓶装水。当晚,印乐召集了僧众开会,严厉地说要定时把茶台水壶添满,不能怠慢香客。

他说印乐对白马寺内的文创用品流通也有要求,"不能卖太贵,我们不是做生意。"

关于印乐在白马寺定下种地规矩,该位僧人表示,这并非是白马寺创举。全国不少寺庙也都有类似自给自足的行动,"做僧人,这是基本的修行规范,种地、修佛法,这是我们要学的东西,方丈也都会带头。"

白马寺内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