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的一场海外交流,成了 17 岁少女一生的噩梦。在意大利马切拉塔市的一辆车内,她被 25 岁男子性侵,可初审法官却以 "受害者已非处女,应能预料独处风险" 为由,判定凶手无罪。更令人愤怒的是,法官无视受害者 "明确拒绝、推搡出拳反抗" 的证词,仅以 "未呼救" 为由否定犯罪事实。
这一 "中世纪式判决" 瞬间引爆意大利舆论。国会议员劳拉・博德里尼直言:"缺乏'积极同意'文化让女性沦为受害者,只要未获同意,就是犯罪!" 在检方坚持上诉后,2025 年安科纳上诉法院终于推翻原判,以性侵罪名判处现年 31 岁的凶手三年监禁。受害者律师激动表示:"我们终于从黑暗回到了文明社会"。

这起案件并非孤例。意大利曾出现 "猥亵 10 秒不算犯罪""20 秒未反抗即同意" 等争议判决,引发民众拍视频抗议 "哪怕 1 秒的侵犯都该追责"。这些判决暴露出的,是对受害者的无理苛责 -- 用性经历评判受害合理性,用反抗姿态衡量是否 "自愿",本质上是对施暴者的纵容。
正如律师加利亚尼所言,迟来的判决重申了核心原则:同意是性接触的唯一前提,与受害者过往经历、反抗方式无关。任何将施暴责任转嫁给受害者的逻辑,都是对正义的亵渎。这场耗时六年的维权,既是个体的胜利,更是对全社会的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