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张同学,曾在宁波拿着8千月薪做销售,朝九晚五算稳定,可他某天突然说要辞职卖麻糍,家里人第一反应全是反对。

都觉得他疯了:好好的固定工资不要,跑去推个小摊卖小吃,这不是瞎折腾吗?但张同学铁了心,自己掏钱定制了辆粉色摊车,风风火火开干。

最初在宁波摆摊时,他选了几个热闹的街边点位。可每天早起备料、傍晚出摊,忙到深夜,算下来利润却少得可怜,有时一天营收还不够付摊位费。
坚持了两个月,张同学没赚到钱,反而搭进去不少积蓄。他没急着放弃,而是琢磨问题:宁波的客群是不是不爱吃甜口麻糍?选址是不是没踩中需求?

后来听说武汉高校周边小吃生意火,他干脆把摊车搬到了武汉。这次他选了离大学最近的小吃街,还调整了麻糍馅料,加了学生爱买的芋泥、肉松口味。
没想到一开张就有惊喜:傍晚下课时段,学生围着粉色摊车排起队,一天下来收摊算账,居然有一千多块收入。这个数字,比他在宁波时翻了好几倍。

消息传回家里,家人从最初的质疑,慢慢变成了关心。后来父母干脆从老家过来,帮他一起备料、打包,出摊时一家人忙前忙后,比以前更齐心。

现在张同学的麻糍摊成了高校周边的小网红,粉色摊车一眼就能找到,每天稳定日入千元。他还计划攒够钱后开家小店,把麻糍生意长期做下去。
其实张同学的转变,关键不在"辞职",而在"敢调整"。宁波失利不是麻糍不好,是没找对客群;武汉成功也不是运气,是踩中了学生的消费需求。

很多人怕改变,总觉得稳定最安全,可张同学用行动证明:选对方向比硬扛更重要,哪怕一开始走弯路,及时调整也能翻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