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进入白热化阶段,普京的强硬姿态丝毫未减。近日,乌克兰中部城市克列缅丘格遭俄军夜袭,这是普京与特朗普会晤后的首次大规模打击,释放的信号很明确:俄罗斯不会轻易停战。
普京显然在赌欧美先扛不住压力--欧洲内部因是否派兵援乌吵得不可开交,而美国大选临近,特朗普政府无暇顾及乌克兰这个"烂摊子"。俄罗斯的策略很清晰:用军事行动施压,逼西方让步。但问题是,欧美真会认输吗?
美国忙撮合,特朗普"卑微求和"
特朗普正试图扮演"和事佬",对俄方态度颇为讨好。然而,俄罗斯并不买账,反而通过外长拉夫罗夫喊话,希望中国、英国、法国共同担保乌克兰安全。
但截至目前,中国仍未明确表态。显然,俄罗斯想拉中国"入局"以增加谈判筹码,而中国却在冷静观望,等待最佳时机。美国的调停努力看似积极,实则效果有限,俄乌双方仍处于僵持状态。
欧洲内讧升级,英法被当"猴耍"
欧洲的处境堪称"迷惑行为大合集":一边被俄罗斯的导弹吓得瑟瑟发抖,一边又被特朗普的"和谈烟雾弹"忽悠得晕头转向。
英、法、德等国至今争论不休--有人主张派兵支援乌克兰,有人担心激怒俄罗斯,还有人指望美国当"救世主"。更讽刺的是,欧洲深陷能源危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低价狂扫俄罗斯石油。这种分裂和犹豫,让欧洲在俄乌问题上的话语权进一步削弱。
中国闷声发财,狂买打折俄油
据彭博社爆料,8月以来,中国进口的俄罗斯乌拉尔原油暴增至每日7.5万桶,是之前的4倍。相比之下,印度因美国施压减少了采购。能源专家穆克什分析称,中国"在商言商",低价囤油符合经济利益,欧美根本没资格指责。
事实上,俄罗斯前线战事吃紧,经济压力巨大,不得不以折扣价抛售能源,而中国则抓住机会,既满足自身需求,又赚取差价,一举两得。
中国为何不轻易站队?
俄罗斯迫切希望中国加入调停,因为五常中只有中国对俄相对友好。一旦中国介入,俄罗斯的谈判筹码将大幅增加。
中国的策略很明确:经济上捡漏,政治上观望。一方面,趁着俄乌冲突低价购入能源;另一方面,不轻易站队,等美俄欧消耗到极限再出手。这样一来,中国既能避免卷入冲突,又能以"和平调解者"的身份提升国际话语权。
终极博弈:普京会如何拉中国下水?
接下来的关键看点有两个:
1. 普京能否说服特朗普? 如果美国默许中国参与调停,欧洲即使不情愿也可能被迫点头。
2. 中国何时出手? 大概率要等到俄乌双方精疲力竭,或欧美彻底分裂时,中国再以"劝和促谈"的姿态登场,一举奠定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