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国首相斯塔默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牵头,联合30多个国家成立援乌"意愿联盟",核心是为乌克兰提供战后安全保障,甚至不排除派力量赴乌。但联盟尚未实质行动,内部先起矛盾--意大利与法国因"派兵"问题爆发外交冲突。
矛盾的导火索是马克龙多次提及的"战后向乌克兰派兵"提议。今年2月,他就表示不排除北约及盟国向乌派兵;3月"意愿联盟"巴黎峰会后,又提出派英法团队赴乌研究派兵模式。
8月21日,意大利副总理萨尔维尼被问及意大利是否派兵时明确反对:"意大利士兵去乌克兰?想都别想!"他还直接针对马克龙:"要是马克龙觉得靠谱,自己可以戴头盔、扛步枪去乌克兰战场,别拉别人垫背。"
8月22日,法国外交部召见意大利驻法大使埃马努埃拉·达历山德罗,称萨尔维尼的言论"完全不可接受",认为其破坏法意信任与历史情谊,违背双方"深度合作"的基调,尤其在援乌问题上造成内讧。
萨尔维尼与马克龙的分歧早有先例。他领导的意大利右翼政党"联盟党"是执政联盟成员,本就不满法国援乌的激进态度。去年6月,马克龙呼吁西方给乌派兵、支持乌用西方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时,萨尔维尼就批评其"太疯狂",称会将欧洲拖入对俄战争,还在社交平台发恶搞图嘲讽马克龙。
除意大利外,北约及法国多个盟国也明确表示不会向乌派兵。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曾警告,英法"派维和人员"的提议需谨慎,否则可能引发俄罗斯反制、升级局势。法国国内反对声同样强烈,最大反对党"国民阵线"议会领导人玛丽娜·勒庞,批评马克龙的声明是"拿法国人性命当赌注"。
这边意法争执不下,"意愿联盟"仍在推进乌安全保障讨论。8月19日,联盟召开两次会议,涉及美俄阿拉斯加峰会、华盛顿会议内容及乌战后安全保障议题。
俄罗斯则明确反对相关计划。8月18日,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指责英国不想调解乌局势,只想让冲突持续;强调北约军队无论以何种形式赴乌,俄都不接受,只会加剧冲突。8月20日,俄外长拉夫罗夫补充称,俄不反对为乌提供安全保障,但前提是俄需参与;绕开俄的讨论无效,方案需由联合国五常(俄、中、美、英、法)平等协商制定,俄才会认可。
综上,整件事英法想借联盟彰显影响力,却未解决内部派兵分歧,还引发外交摩擦;马克龙想主导行动,却得不到国内外支持,提议成了矛盾导火索;俄罗斯态度强硬,不认可无其参与的安全保障方案。若"意愿联盟"无法解决内部分歧,恐怕难以在乌安全问题上真正发挥作用--连盟友都无法达成一致,更难给乌提供稳定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