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美国也开始"顾家"了。
最近一份被标记为"绝密"的文件,送到了美国防长赫格塞思的办公桌上,让特朗普面临是先对付中国还是先守家门的二选一抉择。
据美媒9月5日报道:五角大楼正在起草一份新版本的《国防战略》草案。
草案的主要内容,是建议美国优先保障本土和西半球安全,降低对外部对手的关注度,尤其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关注优先级。
据三名知情人士透露,最新一版《国防战略》草案已经在上周送达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的办公桌上。
这份草案如果被采纳,将意味着美国过去七年来聚焦"中国威胁"的军事战略发生重大调整。
特朗普在2018年第一任期时提出的"遏制中国"战略,也不再是国防优先级的首选方向。
而提出这个新草案的理由有两个。
一是美国当下所面对的安全威胁,已经从单一地缘政治竞争,扩展为多方向、多形式的挑战。
美国持续介入俄乌战争、中东地区局势不稳,对伊朗的空袭行动,以及与多个非国家武装的敌对行为,使得美军的战略资源高度紧张。
二是虽然美方一直在紧盯中国,但在军事上并没有取得什么实际性效果。
中国在军力、军工、战略威慑上的提升仍在持续。
尤其是中国在阅兵中所展示的导弹与无人武器平台,引发五角大楼内部战略评估的变化。
这让一些五角大楼将领认为:美国在分配国防方面的资源时,应该现实点,别搞那些不切实际的规划。
国防部的政策团队也认为,保护美国本土的安全,不能再排在向海外派兵的任务后面。
所以这项草案的出现已经说明,五角大楼内部的方向正在变化。
但其实早在今年3月,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凯利·格里科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特朗普政府内部对于美国的"防御边界"应该划在哪里,存在严重分歧。
她将这些分歧归纳为三派:一派认为台湾是底线、一派是认为日本才是底线,还有一些人更加克制,认为美国本土才是底线。
格里科的分析点明了问题的核心。
在美国决策者眼中,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值得付出同等代价去守护。
而这份草案,正是"本土底线派"的集中体现。
面对这份具有颠覆性的战略草案,特朗普没有立即回应。
而是选择签署行政命令,将"国防部"正式更名为"战争部"。
美媒报道称,白宫方面已证实这项更名命令。
美国打算下一项行政命令,要把五角大楼里所有的标识,还有通信系统、文件模板这些东西,甚至连海外军事基地的官方标志都一并改掉。
这一改,耗资预计为数十亿美元。
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也在个人社交账号上使用了"战争部长"这个新称呼。
对此,部分媒体指出,更名可能需要国会通过正式立法,但白宫正在寻求可以绕开国会投票的行政途径。
所以虽然更名这事儿在法律层面有争议,但它传递了一种特朗普正在为战争做准备,一场可能同时指向国内与国外的战争的信号。
并且这个决定也和特朗普政府搞的其他一些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革能对应上。
比如削减国家安全委员会人力、重组联邦机构、扩大国民警卫队权限等。
但这与战后建立的"以文官主导军事政策"的制度体系有所冲突。
与此同时,美国军队的部署也出现调整。
据报道,五角大楼将数千名国民警卫队派往洛杉矶、华盛顿等城市,支援执法工作。
海军舰艇与F-35战斗机被调往加勒比地区,执行毒品走私拦截任务。
在美墨边境,美军设立了军事化控制区域,扩展了对非法入境活动的监视与拦截。
这些行动说明,美军的部署正在从外部战场回撤到本土周边区域。
另外,据英国《金融时报》7月11日的报道,五角大楼的政策主管埃尔布里奇·科尔比,近几个月一直在持续逼问日本和澳大利亚。
要求它们明确表态:如果台海爆发冲突,日澳将扮演何种角色。
这无异于强迫盟友为美国的潜在冲突预先做出"参战"承诺。
同样在今年3月的提名听证会上,科尔比曾向国会明确表示:台湾并非美国的"生死攸关"利益。
直言不讳地在提交给军事委员会的书面答复中写道:我认为明确承诺保卫台湾的成本大于其收益。
他认为,这样的承诺不仅代价高昂,还可能激化与中国大陆的矛盾,引发多方面风险。
这番表态揭示了正因为美国决策层的核心人物不愿为台湾问题直接承担巨大风险和成本,所以才要将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更深地捆绑进来。
这是一种典型的风险转嫁策略,让盟友去分担风险、充当代理人,而美国自己则可以保留战略灵活性。
美国对盟友的要求,已经从"共同防御"变成了"替我防御"。
这种策略短期看似乎很"聪明",但从长远来看,就是在慢慢毁掉美国自二战以来建立的最宝贵的战略资产,也就是联盟信任。
毕竟当小弟们发现大哥不仅不想罩着自己,还总想让自己去挡刀的时候,这个队伍,也就离散伙不远了。
而且显然盟友们已经看穿了这套把戏。
据英国《金融时报》7月11日报道表示:在美方的逼问下,日澳两国感到沮丧和震惊,因为美国自己都没有做出无条件保证。
以前美方从未像近期这样直接追着逼盟友们在台海问题上表态,这说明美方肯定在做什么准备。
现在特朗普的选择,已不只是"先对付中国"或"先守美国本土"的技术问题,而是一场关乎美国全球角色、军事资源分配、国家战略认知的重大考验。
所以,作为一位政治强人,特朗普可能并不会甘于只在两个方向中选其一,而是两手都要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