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直到下台最后一刻,都没等来中方回信

2025-09-08 17:22  头条

石破茂机关算尽,还是躲不过"短命首相"这一劫,日本政坛又要变天了。他直到下台最后一刻,都没等来中方的回信。

面对四面八方的压力,日本首相石破茂已经无力坚持下去,他于9月7日下午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辞职。

自民党这段时间,一直在就是否提前举行总裁选举征集意见,而党内大佬麻生太郎已经公开表示,自己绝对会签名赞成。

«--【·石破茂辞职·】--»

9月7日下午,石破茂身着深色西装出现在首相官邸记者会现场。他的指尖划过面前的发言稿,声音比往日低沉几分,最终还是念出了那句决定政坛走向的话:"我正式宣布辞去日本首相与自民党总裁职务。"

这场记者会距离他去年10月就任首相仅过去11个月,"短命首相"的标签终究没能从他身上撕下。他在台上坦言,自己已无力抵挡四面袭来的阻力,继续留任只会让自民党陷入更深的分裂。

自民党此前一周的动作早已为这场辞职埋下伏笔。该党总裁选举管理委员会9月2日就发出通知,要求国会议员与地方支部代表在8日之前提交是否支持提前举行总裁选举的书面意见。

石破茂很清楚,这纸通知背后是党内势力的集体施压--一旦超过172人(国会议员295人+地方代表47人的半数)赞成,提前选举便成定局,他的任期将被强行截断。

富士新闻网当天的统计数据更是给了他最后一击:已有131名国会议员与20个地方组织明确支持提前选举,距离门槛仅差41票。前首相菅义伟6日晚的到访,更像是给这场终局按下确认键,菅义伟当面表达了对党内分裂的担忧,言外之意是劝他主动退场。

石破茂的执政蓝图终究停在了"初步布局"阶段。他曾计划增设防灾省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却没来得及推动相关法案在国会通过;他承诺延续前首相岸田文雄的"涨薪促增长"经济政策,可地方振兴的具体措施还在部委间流转。

就连他5日还在提及的"邀请特朗普访日"计划,也随着辞职声明变成了无人接续的空话。这些未完成的政策像散落的碎片,印证着他"人走政息"的无奈--内政上刚搭好框架,就不得不亲手终结这一切。

«--【·自民党裂痕难掩·】--»

麻生太郎的身影始终笼罩在石破茂辞职的全过程中。这位自民党最高顾问、83岁的党内大佬,在9月3日麻生派研修会上率先抛出重磅表态:"我会签署提前选举的书面文件,必须构建能赢下众议院选举的体制。"

他的话音刚落,派内43名成员便迅速跟进--法务大臣铃木馨祐、财务副大臣斋藤洋明、国土交通副大臣高桥克法等阁僚接连公开支持提前选举,这是石破政权首次出现阁僚集体倒戈的局面。

麻生派作为自民党目前唯一的成型派阀,其动向直接左右着。该派骨干议员私下对媒体透露,麻生太郎的表态让原本犹豫的成员彻底倒向倒阁阵营,"大家不用再观望,跟着大佬走就不会错"。

更致命的是,其他无派阀议员与旧派系成员也纷纷加入进来:原岸田派的环境副大臣小林史明、原茂木派的农林水产副大臣咲川博义,甚至数字副大臣都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呼吁更换领导人。

这些人的加入让倒阁力量形成合围之势,自民党"党内四役"(关键高官)随后集体提出辞职,石破茂的政权运营彻底陷入瘫痪。

党内观望者的转向更凸显局势的一边倒。众议员铃木宗男曾多次公开力挺石破茂,批评倒阁派"将权力斗争置于国民利益之上",可随着麻生派动作加剧,他的声音逐渐消失在舆论中。

前少子化担当大臣猪口邦子虽仍表态支持石破茂"完成责任",但也承认"派内多数人已倾向提前选举"。自民党内部的裂痕在这场倒阁风暴中被彻底撕开,石破茂即便想坚持,也失去了支撑政权的党内基础。

«--【·未达的回音·】--»

石破茂在卸任前整理办公桌时,目光多次停留在一个密封的信封上。这封他今年4月亲手书写的信件,曾被寄予推动中日关系的厚望,如今却成了他外交生涯的遗憾注脚--直到辞职最后一刻,他都没等来中方的回信。

当时为了促成对话,他特意让特使齐藤铁夫带着信件访华,信中用毛笔写下"共存共荣"四个汉字,核心诉求很明确:恳请中国重启日本水产品与牛肉进口。福岛核污水排海事件后,中国的进口禁令已让日本渔业损失超2000亿日元,这封亲笔信被他视为缓解经济压力的关键一步。

齐藤铁夫在与中方官员会谈时,特意强调"不同于政府间的正式沟通",试图以民间对话的姿态软化立场。可中方的回应始终保持冷静,明确表示"重启进口需以科学检测为前提",并提及月底将公布第二轮检测结果。

石破茂原本期待能在任期内看到转机,甚至在施政演说中承诺"与中方打造建设性的稳定关系",可现实却是中日高层互动仅停留在浅层接触。他任内推动的几次双边会谈,要么聚焦在事务性议题,要么因党内斗争被迫缩短时长,始终没能实现深度突破。

这种"浅尝辄止"的状态随着他的辞职彻底中断。日本外务省原本在秘密协调石破茂的访华计划,希望借助面对面沟通推动水产品问题解决,如今这一切都要推倒重来。

新内阁上台后,无论是谁接任首相,都需要重新梳理中日关系议程,从最基础的沟通机制重建开始。石破茂留下的不仅是未完成的内政蓝图,还有一段被迫暂停的中日互动进程。

«--【·结语·】--»

这种分裂的民意背后,是民众对"政坛乱局"的厌倦--《每日新闻》民调中,58%的受访者认为"石破辞职是自民党内斗的结果,与国民利益无关"。

新内阁上台后,不仅要应对内政外交的遗留问题,还要修复自民党的形象裂痕。日本政坛的这场"变天",不是斗争的结束,而是新一轮势力博弈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