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惨"的铁帽子王
追溯这段历史,要从初代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说起。他15岁时因政治斗争被废为庶人,所有家产被抄没。
后来在多尔衮的提拔下重获新生,17岁就被派往江南主持军务。经过五年征战,他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顺承郡王。
可惜天妒英才,他24岁就因病去世,留下的家业并不丰厚。这段坎坷的开局,为顺承王府日后的贫困埋下了伏笔。
勒克德浑的人生充满戏剧性,他出身并不显赫,但因为少年时期就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而受到重用。
在南方平叛期间,他以弱胜强,智取城池,创下了以三千人马击溃叛军主力两万人的战绩。正是这些耀眼的功勋,让他从一个落魄少年一跃成为显赫的郡王。
但是,由于他去世得太早,没来得及积累足够的家底,也没有时间建立起强大的政治关系网。这就导致顺承王府虽有爵位,却缺乏实力雄厚的政治盟友和经济基础。
更重要的是,因为初代王爷的突然离世,王府上下一时难以适应,在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也不够稳固。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为日后的困境埋下了种子。
一场战败让王府陷入百年窘境
雍正年间,第八代顺承郡王锡保本来混得风生水起。雍正皇帝对他青睐有加,不仅让他领双份俸禄,还因战功将他升为顺承亲王。
谁知好景不长,和通泊之战的惨败改变了一切。虽然战败主要责任在于雍正的指挥失误,但锡保还是被降为郡王,还要赔偿38万两银子的军费损失。
这笔天文数字的罚款,让本就不富裕的顺承王府雪上加霜。和通泊之战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失败,更是一场政治灾难。
当时锡保奉命率军征讨准噶尔部,本来战事进展顺利,但因为雍正皇帝远在京城,对前线情况判断失误,强行要求锡保在补给不足的情况下继续追击敌军。
结果中了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主力部队被围困在荒漠中,损失惨重。虽然锡保最终突围成功,保住了大部分将士的性命,但军需物资和武器装备几乎全部丢失。
这场战败不仅让锡保失去了雍正的信任,更让整个顺承王府陷入了巨额债务的泥潭。38万两白银的罚款,即便是当时最富有的王爷也难以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
为了筹措这笔钱,王府不得不变卖大量产业,甚至连祖传的一些宝物都不得不典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