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达成停火协议!哈马斯之后,加沙的未来谁来管?(7)

2025-10-11 11:37  凤凰网

此举显示,哈马斯所称"与巴勒斯坦各抵抗派别"进行磋商,并非虚言。同样,以色列不仅关注人质安全,更警惕巴勒斯坦政治力量整合。

这场交换,本质是囚犯身份的政治筛选:释放普通囚犯可换取人质,但释放潜在领导人则触及以色列安全红线。

人质与囚犯,不只是地缘棋盘上的棋子,真正的博弈在于谁能在战后秩序中掌握话语权。

内塔尼亚胡"停火求生",为选举布局争取时间窗口

内塔尼亚胡长期以"不灭哈马斯不罢休"维系执政联盟,如今却接受停火,主因是民调压力与选举考量。无论如何,以色列到2026年10月之前,也要举行一次选举。

超半数以色列民众认为,内塔尼亚胡应对"10·7事件"负责,持续战争已成政治负资产。借特朗普背书达成"迎回人质+削弱哈马斯+扩大西岸定居点"三重战果,可重塑"战时领袖"形象,为2026年大选铺路。

值得注意的是,其极右翼盟友(如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虽批评协议,却未威胁推翻政府,说明内塔尼亚胡已精准计算联盟底线。这种"见好就收"的策略,显示战争在此已非纯粹安全行为,而是国内政治生存工具。

停火不是终点,而是为下一轮政治博弈积蓄能量。内塔尼亚胡深知,民众对和平的渴望终将压倒对复仇的执念,及时"摘桃子"才能避免被战争反噬。

外部势力博弈:美国主导,多方角力

当前加沙治理之争,本质上是大国和地区势力的战略博弈。美国仍是最大操盘手。特朗普推动停火的背后,既有争取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算计,也有重塑中东秩序的战略意图。

特朗普的20点计划,主张"去军事化+国际监督+经济重建",试图打造一个由美欧主导的"加沙特区"。

埃及谈判斡旋方:卡塔尔首相兼外相、土耳其情报部长、埃及情报部长

为此,美国已投入超217亿美元军援以色列,并额外支出近百亿用于打击胡塞武装和威慑伊朗,足见决心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