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低头了,这个曾经被视为"抵抗之弧"中最有力的一环,最终还是放下了武器,而不是继续死磕到底。
更令人关注的是,随着哈马斯的解散,也门的胡塞武装一下子成了"最后的火种",从"反以先锋"变成了"孤岛哨兵",局势变了,红海上的导弹不再只是象征性的警告,而是被聚焦盯上的目标。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中东棋局里,胡塞武装正被推向一个它从未真正准备好的十字路口:是继续硬扛到底,还是转身回头,找一条活路?
战略失衡下的胡塞武装
曾经的胡塞,是"抵抗轴心"里不可或缺的棋子,哈马斯主攻、真主党牵制、伊朗供血,而胡塞负责在红海方向擦火,这种局面下,它可以低成本高声量地搞点骚扰战术,不仅能刷存在感,还能在伊朗庇护下游刃有余。但现在,棋盘被掀了。
哈马斯一投降,这盘棋就散了,以色列立刻调转枪口,把所有情报资源集中到也门,以军侦察卫星和信号监听单位已经重点盯上了胡塞的重地,比如萨达省和荷台达港,以前是分兵把守,现在是聚焦围猎。
打击也在升级,8月28日,以色列F-15战机长途奔袭,在萨那精准打击胡塞高层会议,造成包括"总理"在内的多名骨干重伤或身亡,这不是"警告",这是"清算"。
以方开始玩真的了,而且毫不手软,更麻烦的是,胡塞的外部生存空间也在塌方。沙特和阿联酋这些海湾国家,本就对胡塞不待见,现在更是希望中东早点稳定下来,别再出什么幺蛾子。
如果胡塞继续搞事,别说和谈机会没了,可能连台面上的"存在权"都保不住,沙特已经明确表示,希望推动也门和平进程,翻译过来就是:你再闹,就别怪我们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