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七旬夫妇被邻居杀害案将开庭,被害人女儿哭诉父亲被按在麦地活活掐死

2025-11-27 10:04  头条

又一张"精神病"的免死金牌?

提起精神病三个字,相信很多人都害怕,如果他们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爆发情绪,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其中成都那个家门口遇害的女孩,就是血淋淋的例子,截止到目前为止,这起案件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但在近日,官媒又曝光了另外一起案例,在安徽阜阳再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对七旬的老夫妻被人残忍杀害。

整个过程看完直接让人头皮发麻,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么熟悉的一个人竟然做出这样的举动,而且还想拿精神病脱罪.....

安徽7旬夫妻被杀

说起成都女孩紫雅的案子,就像一个是时间也无法愈合的伤口,时刻警示着我们一些关于现实的荒诞。

这件事情是发生在去年,那个在单亲妈妈呵护下长大、前程似锦的女孩,在自己最安全的家门口,遭遇了无妄之灾。

凶手梁某是一个早有滋扰前科、随身带刀的危险分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对开门寻求帮助的紫雅连刺十刀,刀刀致命。

最令人窒息的是,案发后,司法鉴定轻而易举地为她贴上了"精神分裂症"和"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的标签。

这意味着一个能精心准备凶器、选择目标、在保安面前行凶后还能自行就医的人,可能因为一纸报告而大幅减轻惩罚。

对于真的"精神病人"和"司法公正",简直就是一直双重侮辱,本来他们应该得到社会的怜悯之心,得到关怀。

但某些恶性罪犯,却像是在利用这套体系的漏洞,上演一出出"发病时是恶魔,法庭上是病人"的戏码。

果然在11月20日的庭审上,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凶手梁某当庭翻供,声音清晰地否认自己有精神病。

甚至将自己的暴行辩解为"正当防卫",这种极端利己的算计,暴露无遗,需要脱罪时,我就是病人,若病名坐实不利,我便立刻"康复"。

这种左右横跳的丑态,恰恰证明了其对自己行为具备清晰的认知和操控能力,是对司法鉴定机制的公开嘲弄。

而紫雅母亲王女士的遭遇更让人痛心,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几乎白了头,抱着女儿遗像走上法庭,她不要一分钱赔偿,只求一个死刑判决。

因为王女士知道,一旦"精神病"的挡箭牌生效了,那就等于宣告女儿的命不值钱,凶手的罪可饶恕。

这种"二次伤害",比失去本身更加残忍,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成都案还没有落幕,远在千里之外的安徽阜阳,几乎同样的剧本再次上演。

如果说成都案是陌生人的无差别恶念,那么安徽阜阳的案子,则更像是一场熟人社会里,酝酿了二十年的处心积虑的谋杀。

2024年5月10日,在阜阳一个普通的村庄,徐某和王某这对七旬老夫妇,先后在自家田地附近被邻居刘某刚杀害。

请注意"先后"这个词,这绝非一时冲动的激情犯罪,而是有步骤、有计划的连续作案,而且根据起诉书和家属采访的细节,案件的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熟人蓄谋作案,手段残忍

根据各大官媒报道显示,原来在案发的当天早上,受害者徐某就像往常一样,向菜籽沟方向走去。

这对于徐某来说,或许以为这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清晨,但其实凶手刘某早就有了自己的计划,而且还是伺机而动。

他先是趁着徐某不注意,直接将他按倒在麦地里面,由于时间还很早,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也没有人发现。

就这样徐某就被刘某给活活掐死,而事发地那片金色的麦田,本是希望的象征,却成了行凶的现场。

一位古稀老人,在生命力最旺盛的田野里,被剥夺了生命,而且这还是刘某罪行的开始,他的杀意并未消退。

在解决了徐某之后,刘某随后又持提前准备的剔骨尖刀,找到了另一被害人王某,并残忍地将其杀害。

能够连续杀害两人,这就足以证明刘某事前经过计划的,而且手段和目的都非常明确,尤其是他在作案后的细节。

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在遇到这些事之后肯定就是落荒而逃,但作案后,刘某并未惊慌失措。

而且刘某非常的淡定,在逃跑时带了现金,还去超市买了水,即便是面对超市老板正在谈论"有人杀害了两名老人"的新闻时,他仍然毫无异样。

直到刘某逃跑了5天之后,被当地的村民发现,直接进行了举报,警方这才将他绳之以法,但想定罪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原来刘某在被抓之后,就被诊断出了患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性障碍,试图拿精神病为自己脱罪。

而且导致这起悲剧一切的根源,就是刘某长达二十年的积怨,由于患有"疾病",他的性格出现了暴躁记仇的情况。

早在二十年前刘某和徐某发生了矛盾,他就记仇记了二十年,更是扬言,早一天晚一天都要把徐某给杀掉。

这句话,像一颗恶毒的种子,埋了二十年,多年来,徐家人见到他都得绕道走,这种恐惧感长期笼罩着这个家庭。

而直接的导火索,是刘某曾将另一邻居的腿打骨折,并要求徐先生父母作伪证称对方是自己摔伤。

在遭到两位正直老人的拒绝后,刘某便怀恨在心,最终实施了报复,这整个全过程更是处处体现着"蓄谋"二字,与"精神失控"的描述格格不入。

面对父母双亡的灭顶之灾,徐家姐弟的态度异常坚决:放弃一切经济赔偿,唯一诉求就是依法判处凶手刘某死刑,立即执行。

他们深知,一旦接受赔偿妥协,就可能让凶手获得减刑的机会,那将是对已故父母最大的不公,的那他们追求正义的道路上,横亘着那张熟悉的"精神鉴定报告"。

起诉书披露,经鉴定,刘某刚患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性障碍,作案时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这个专业术语,在受害者家属和许多公众听来,无异于"免死金牌"的预告。

但家属对此有着基于事实的强烈质疑,徐先生明确指出,两家是仅隔20公分的邻居,自己还与凶手一起长大,他有没有精神病我非常清楚。

好在公司机关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刘某的刑责,但最终能不能判死刑,还得听候最后的审判,相信明天开庭就会有一个结果。

最后希望这起案件,能够让正义得以伸张,让逝者得以安息,也让所有人相信,法律保护的是良善,而非凶顽!